齊力治霾,中國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5-06-30 01:30:2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關注
“2014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有所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PM2.5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2.3%、10.4%、10.6%……”29日上午,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反饋報告。
齊心協力治霾,中國在行動。從去年的“APEC藍”到今年6月中旬的“北京藍”,為了打好治理霧霾的“攻堅戰”,立法、行政、司法部門形成合力,公民、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環保法律體系逐漸完善、依法治霾能力逐步提升。
人大監督“環保利器”
霧霾是百姓關切的“心肺之患”,也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的“發力點”。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大氣污染防治法開展執法檢查。
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門執法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不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檢查直面問題,提出大氣污染防治法貫徹實施中主要存在五大問題,並建議政府認真落實責任。
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督查調研,也是監督“利器”。今年全國兩會結束不久,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專門召開“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落實情況彙報會”,逐條聽取京津冀三省市政府負責人對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法人大執法檢查的整改落實情況。
盯住地方和重點企業,採取“回頭看”的方式,形成持續的壓力和動力,倒逼問題的解決。今年3月30日至4月8日,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組又先後趕赴京津冀,對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調研。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定期、不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和督查調研,通過執法檢查和督查,督促法律落實。同時執法檢查過程也是調研過程,及時發現法律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推動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説。
“這兩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一級、市一級的環保壓力可以明顯感受到,特別是河北省的市長壓力很大,但壓力還得一級一級往下傳導。”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説。
推動問題解決,方顯監督實效。“人大通過執法檢查的方式,形成一種壓力和動力,推動各級政府及社會各方堅持不懈地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就是為百姓守住藍天白雲。”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主任馬千里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在這場治霾攻堅戰中,人大監督的功效已初步顯示出來。”
政府治污“精準發力”
“近一段時間的微信朋友圈裏,安陽許多市民曬出藍天、青山、綠葉。希望藍天白雲成為安陽的常態,‘安陽藍’不要一閃即逝……”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安陽市一中校長黃艷對河南安陽治污的感受。
今年5月,黃艷受邀參加了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對安陽市公開約談及掛牌督辦整改情況開展的後督查行動。同她一起參加後督查的,還有2名河南省人大代表和7名安陽市民代表。
“這是環保部創新督查形式,首次邀請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全程參與環保督查。他們的參與可以提高環保部門督查工作的公信力,督促當地政府把環保工作做得更細緻、更深入。”劉長根説。
面對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督查、後督查、約談——環保部門多管齊下;國家督查、省級巡查、市級檢查——環保部、各省區大氣污染防治“三級聯查”發威。
“2014年,環保部採取‘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方式,加強大氣環境督查。”陳吉寧在作反饋報告時介紹。
從“查企業”到“督政府”,從約談企業負責人到約談地方“一把手”……各級環保部門轉變思路,探索以約談、綜合督查為抓手,結合“掛牌督辦”“區域限批”等組合“殺手锏”,強化各級政府環保責任,使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整改落實。
“要繼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查,向社會公開‘黑名單’,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陳吉寧表示,下階段,將通過進一步推進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推動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嚴格監督考核、完善法律制度、深化區域協作、強化科技支撐等手段,使全國大氣環境品質持續得到改善。
公眾參與“水滴石穿”
向霧霾宣戰,公眾參與環境事務意識越來越強,渠道進一步拓寬。
新環保法設立專章規定了資訊公開與公眾參與。環保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試行)》公開徵求社會意見稿提出,公眾可參與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
立法倒逼資訊公開的力度不斷加大。日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二審稿中新增規定,“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不公開或不如實公開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産整治。”
公眾參與和監督是對環保執法的有力支援。去年,環保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群眾舉報1463件,其中大氣污染是引發群眾舉報的首因,涉及大氣污染的舉報佔到受理總數的78%。
新媒體讓公眾參與環保日益便捷。甘肅、寧夏等省區已建成“12369環保舉報”微信平臺,隨著地方環保微網志微信平臺的建立,公眾可“隨時、隨手”用手機上傳語音、文字或圖像,舉報身邊的污染。省級環保部門通過管理平臺可隨時查看動態,督辦微信舉報件的落實。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説,“環保部門要善用網際網路、新媒體,推動環境保護社會共治,促進環境法治,積極開展輿論引導,推動理性、建設性的公眾參與。”
環境公益訴訟,是懲治污染企業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組織參與治污的重要途徑。
新環保法實施後的首例大氣污染環境公益訴訟——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山東德州晶華集團超標排污案,今年3月進入司法程式。為解決制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突出問題,最高法院今年初也出臺了相關司法解釋。
治霾,水滴石穿、久久為功。
孫佑海説,朝著治霾這一目標,人大的立法監督,政府部門的多管齊下,司法機關的訴訟治污,公民和社會團體的廣泛參與,説明大家都在為治理大氣污染盡一份力,這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
(記者楊維漢、崔靜、余曉潔、朱基釵、倪元錦、魯暢)
(據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