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寧夏農科院因地制宜 選出苜蓿“當家花旦”

  • 發佈時間:2015-06-29 10:29:22  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 張瑛)在彭陽縣草廟鄉劉垣村的苜蓿試驗田中,僅一路之隔的兩塊苜蓿地長勢天壤之別,路南邊的苜蓿草半人高,整齊而茂密,路北邊的稀稀拉拉,高低不平。

  “這就是明顯的對比,長勢茂盛的區域是我們篩選出的新品種中苜1號,其抗逆性和適應性非常強,産量和品質都能保證。而這邊的三得利,平均返青率不足30%,不適合當地種植。”寧夏農科院科研人員張蓉説,“不同區域要選擇不同苜蓿品種,例如‘皇冠’,適合在灌區生長,而‘中苜’則適合乾旱地區。”

  寧夏農科院國家牧草産業技術體系鹽池綜合試驗站,針對寧夏苜蓿産業缺乏主栽品種的問題,聯合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自2011年起在寧夏北部灌區、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開展苜蓿品種篩選試驗,參試品種93個。篩選出適宜於北部灌區種植的皇冠、WL343HQ等7個高産新品種。乾草産量達到1.30噸-1.63噸,粗蛋白平均19%以上,草産品品質達1-2級標準。其中,示範區皇冠品種增産30%。適宜於寧南山區旱地種植的甘農4號等4個抗逆性的新品種,返青率均在80%以上,畝乾草産量達0.69噸-0.83噸,粗蛋白18%以上,草産品品質達2-3級標準。其中,示範區中苜1號增産62.5%。

  2014年自治區農牧廳將灌溉地苜蓿品種皇冠、WL343HQ、三得利及旱地苜蓿品種甘農4號、中苜1號、中苜3號納入了主推苜蓿品種名目,解決了寧夏苜蓿生産缺乏主栽品種的難題。

  草廟鄉劉垣村的李生庭老漢告訴記者,他從2001年開始種苜蓿,“以前種的老品種,産量低,20畝地年收入5000元左右,現在種上了新品種,每畝地的産量都在600公斤左右,一年可入賬1.6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