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美加強氣候能源合作 可持續發展係唯一途徑

  • 發佈時間:2015-06-27 14: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衛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美加強氣候能源合作

  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兩個大國,需構建能源與環境可持續的合作規劃

  文/劉衛平

  日前,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就加強氣候變化與能源合作取得所有成果,成為對話的亮點之一。

  在本輪對話就氣候變化舉行的特別聯合會議上,國務委員楊潔篪指出,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潛力,雙方合作已取得重要成果,成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一大亮點。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對媒體指出,中美兩國一共確定了13個領域的合作,已有8個領域開展了30多個合作項目,這些項目都已取得一定積極進展。雙方同意就剩下的頁巖氣,核能,清潔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綠色貿易等新領域加強合作。

  眾所週知,氣候變化與能源合作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它不僅成為了世界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國家戰略,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尤其是金融危機後,確保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當前各主要國家迫切需要考慮和應對的重大議題。低碳發展、綠色增長和能源轉型,正成為各國共識和努力方向。

  因此,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兩個大國,亟需構建中美能源與環境可持續的合作規劃,為全球各個國家提供經驗,並推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對能源需求呈現出大數量、高品質、多種類的態勢。總體上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同時,經濟增長伴隨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成為需要面對的長期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帶來能源需求增大,原因有很多,有經濟增長方式的原因,有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的原因,還有國際産業結構轉移的原因,這些都造成了經濟粗放增長,帶來的能源需求越來越大。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很快,前幾年能源消費增長速度甚至還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

  現在中國在短時間內國內能源供應緊張,這就增加了對國際的需求。這裡有能源安全的問題,還有一個能源供應的問題。現在油價越來越高,我們應該關注如何穩定國內和國際能源價格。

  美國和中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兩國的共同行動,對世界的能源以及氣候的變化將産生巨大的影響。沒有這兩個國家,其他國家起的作為和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

  中美加強合作是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首先,雙方政府應該提出相應的政策推動。中美雙方在2008年中美經濟戰略對話議程上,達成了一個戰略合作框架,這個框架主要是説明合作的必要性。中美還于去年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宣佈了2020年後的各自減排目標。在大框架下的政策和機制方面的合作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推動,有必要在此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機制,展開長期合作,推動減排目標的實現。

  其次,加強能源技術的合作和開發。在一些替代能源或是環境保護方面,美國有先進的技術,中國希望能夠透過實質的合作得到美國的技術轉讓,或是能夠向美國購買這些技術。然而有一些關鍵技術,美方還是有所保留,不願意傾囊相授。中國方面應該有明確的長期、中期、短期目標和要求,然後再向美國來提出轉讓技術。

  中國獲得技術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在美國可以接受的條件下,通過市場機制和企業的積極作用,將美國現有的節能技術引入到中國。另外一個是技術合作,就是雙方共同開發某項技術,而不是通過商業化運作,在這種情況下,開發的成果以後歸兩國共同擁有。通過分工合作,比如説美國在智慧財産權、技術開發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中國在技術運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合作成果不但能夠很快地在兩國推廣,而且也能很快地向全世界推廣。

  其實,中美之間沒有科技方面更多的合作,問題不在於沒有好的項目,而是沒有研發項目的具體行動,所以中美雙方應該設立一些聯合的研發平臺,這樣彼此都可以推動這方面的科研工作。

  三是中美政府和市場都應對能源問題發揮作用。當前在能源行業,政府還有很多的要求和監管規則,導致該領域的發展很慢。為了應對不斷嚴峻的能源消費形勢,政府和市場必須要共同發揮作用,開放能源市場,加快新技術的使用。

  四是加大資金、人員投入,堅持原則並保證合作項目的落實與延續性。中國和美國所做的事情對全球經濟産生重大的影響,塑造著全球經濟的未來。因此,在做好這一領域的合作基礎上,還要考慮如何把這個合作的範圍擴寬,不僅覆蓋能源環境的問題,還要延伸到貿易、融資、金融、安全等各個方面。□

  (作者為國家開發銀行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