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找罵行銷學”何以屢試不爽?

  • 發佈時間:2015-06-27 02:31: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在“找罵式行銷”的生存土壤中,有制度環境的誘因。如果突破底線的廣告得到應有制裁,行銷界人才定不敢費盡心機想辦法不斷突破底線。

  曾經有部喜劇電影叫《求求你,表揚我》,那時候,表揚是奢侈品,人們求之不得;現在好像變了,正變成“求求你,罵罵我”—— “找罵”的人越來越多了。某專車那組石破天驚的“打黑車”廣告發出之後,不出意料被罵得很慘,連累那幾個明星和微網志意見領袖的名聲也受到損傷。然而雨過天還未晴,有“高人”對著眾人作清醒狀:“罵爽了是吧,你罵爽了,人家賺翻了,你以為你把人家打趴下了,其實你們都是人家的棋子。”

  有文章稱:“據悉某專車此次事件獲得超過500萬單日下載量,相關策劃人員每人獎勵一輛20萬以上的汽車五年使用權……”對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已有人提出質疑,但文章的核心意思很明白:“不要根據個人的好惡去評價商業模式。”我來翻譯一下:找罵是一種商業模式,鋪天蓋地的罵聲是成功的標誌,罵聲如潮好過沒人搭理。“越罵越火”似乎已經成了網路時代成功的不二之道。

  用這樣的思路來理解某專車的“作死式”行銷廣告,確實別開生面。一切都在計劃中,要的就是這效果。甚至那個低級筆誤“怪蜀黎”都可以很好地解釋,這是人家故意賣的破綻啊。

  網際網路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傳播規律,嚴謹認真的文章乏人傳播,反而有明顯漏洞的文章容易火,因為每個人都能在罵它嘲笑它的過程中獲得優越感。這就導致一個畸形的現象,一些精明的作者為了讓作品廣為傳播,故意犯一些低級錯誤,人為製造把柄。

  當“找罵行銷學”大行其道,正直的人們一定對這樣的情境無所適從。正如作家楊葵所説,“身敗名裂”這詞兒可以從詞典裏刪除了,當下社會沒這事兒了。其實不刪也可以,換個定義就行了——“身敗名裂”新釋:在網際網路上意為一種低成本獲得成功的技能,擅長此技能者可以通過有意暴露自己在道德、品位等方面的欠缺,成為公眾集中謾罵的對象,最終獲得巨大的利益。

  最讓人崩潰的是,“找罵行銷學”的踐行者確實屢次獲得成功。而“成功者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是這個社會通行的另一套邏輯。找罵—有人罵我—接近成功—所有人罵我—巨大成功。然後反擊,“罵我的都是loser,你們想讓別人罵別人還不罵呢”。這鏈條簡直無懈可擊。有人呼喚“體面”,有人卻在問“體面多少錢一斤,能當飯吃?”現實如此,不能只怪受眾太好欺負。

  至少在“找罵式行銷”的生存土壤中,有制度環境的誘因。如果突破底線的廣告得到應有的制裁,行銷界人才定不敢費盡心機想辦法不斷突破底線。

  當然,雖自知無力我也要勸告一下圍觀的人們:堅決地用腳投票吧,在朋友圈做出的誓言,不要輕易被幾張優惠券收買。沒有肌肉的善良等同於懦弱。讓“找罵行銷學”失去生存空間,需要每個消費者的自覺。

  □西坡(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