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取消存貸比“紅線”對經濟影響幾何

  • 發佈時間:2015-06-26 18:58:4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按照業內人士估算,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起碼釋放出6萬多億元的信貸額度。這將大大提升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增強對“三農”、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貸款投放。那麼,銀行還需要拉存款嗎?信貸會大規模上升嗎?金融風險如何把控?帶著這三個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聽聽他們怎麼看

  一問:銀行還需要拉存款嗎?

  “期末考試少了一項。”廣州一些商業銀行的高管這樣評價存貸比改革。

  所謂的75%存貸比考核指標,是指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只能貸出75元。過去,在存貸比考核“指揮棒”下,為了應付考核,每到月末、季末、年末,各家商業銀行“各出奇招”四處攬儲。

  “理論上攬儲壓力會減輕一些,過去那種為了應付考核時點達標而推出的高成本攬儲現象、存貸倒挂的現象會逐漸減少。”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信貸部經理陳信説。業內分析人士稱,存貸比取消,解除了銀行頭上的一個“緊箍咒”,銀行的部分精力由吸儲轉移至資産管理、存量盤活等未來藍海領域,利好中長期發展。

  陳信認為,取消存貸比只是説存貸比臨時超標而突發攬儲的壓力將消失。在25%的流動性比例和流動性覆蓋率以及行內的管理指標允許的情況下,銀行可以靈活運用金融市場工具進行短期調節資産負債的匹配問題。“但存款是各家銀行立業之本,因此該爭奪的存款‘一個子也不能少’。”

  二問:信貸會大規模上升嗎?

  中信建投的研報指出,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即使按照80%存貸比測算,16家上市銀行將新增人民幣貸款約6.6萬億元,釋放出6.6萬億元的信貸。存貸比較低的銀行能夠釋放出的新增貸款較多。

  儘管今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比為65.67%,遠低於75%,但有不少城商行以及部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比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75%。存貸比取消,將直接給信貸投放釋放出更多空間。鋻於中小銀行信貸投放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將有助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降低融資成本。

  業內分析師稱,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銀行信貸投放規模提高,資産配置結構將調整,高息的信貸資産替代其他低息的資産,凈息差回升,從而影響到銀行利潤表,提高盈利能力。只要其他流動性指標允許,不妨礙銀行持續穩健經營,個別銀行完全有可能“超貸”。

  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奇霖對此分析稱,當前信貸疲弱源於缺乏有效的融資主體,存貸比並非直接約束。此外,還有資本充足率和貸款額度限制,因此,存貸比取消,信貸不一定會大規模上升。

  此外,專家指出,如果整個銀行體系在存貸比取消後都加快貸款發放步伐,那麼貨幣創造的速度和杠桿會明顯加大,相當於整個央行造血能力增強。

  三問:金融如何把控風險?

  沒有了存貸比監管指標,依靠市場機制,銀行能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把控住風險?

  有關專家測算,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商業銀行存貸比最高只能達到約80%。且商業銀行需要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在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推出的背景下,金融業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的幾率不大。

  “考慮到銀行業18.5%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存在,單純的存貸比指標的調整,並不會讓銀行業因此就額外增加多少融資,但卻能夠鼓勵融資走‘貸款’的正路。”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在當前網際網路金融、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存款逃離銀行的趨勢已難以逆轉,銀行追逐存款的成本上升較快。取消存貸比“紅線”,替代為實質性的流動性監管指標,使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開展的需要進行資産負債管理,避免特定監管指標對業務的干擾。

  此外,存貸比的放開也將削減“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多家市場機構認為,隨著存貸比的放開以及相關監管趨於嚴厲,過去通過銀信、銀證合作,將信貸轉為表外的現象將持續下降。目前,銀行理財中的融資類佔比已經在下滑,未來佔比可能更低,銀行理財將更大程度上擺脫融資功能,成為實質的資産管理者。(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