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查“帶病”校車刻不容緩

  • 發佈時間:2015-06-25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時評

  非法營運、非法改裝的黑校車曾經事故頻發,血淋淋的教訓讓家長們一度膽戰心驚。歷經幾年的整頓清理,學校校車在各地逐漸被納入規範管理,校車承載起越來越多的接送任務,其結實牢靠的外形讓人安心不少。然而近來一則持續發酵的新聞,讓家長們的心又提了起來。

  先是黃河牌校車在湖南多地陷入“品質門”,緊接著黑龍江也報告了該品牌校車的多起事故,車主甚至感慨“快車毀人亡了”。國家質檢總局介入調查後,確認該品牌校車存在缺陷,“品質門”最終坍塌成了黑洞,生産企業豪沃公司將召回全部12種車型的黃河牌校車,共計561輛。

  然而,簡單的召回不該是校車“品質門”的最終結局,反而應該是追問和反思的開始。事實上,國家近年來對校車安全高度重視。2012年5月1日實施的《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相比過去的老國標,對安全標準的要求堪稱面面俱到,非常細緻和嚴苛。而且,為嚴格控制專用校車生産品質,國家對企業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統計顯示,目前國內200余家客車生産企業中,達到校車生産準入門檻的僅佔兩成左右。這一系列的政策,不可謂不嚴。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全身“帶病”的黃河牌校車,正是在這一系列嚴密政策的監管下製造出來的。生産企業豪沃公司作為一家國企,報批和生産的各項程式完備,問題校車的型號也名列國家公告的車輛生産批次之中。然而,該公司辜負了公眾信任和期待,自從獲得校車生産準入後,就一直在生産“缺陷”校車。嚴苛的標準、高企的門檻,都沒能攔住企業的粗製濫造。良法在現實中被淡化、漠視,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讓它威嚴不再?求得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是必然要求,因為這是讓良法效力回歸的前置條件。

  召回之前,車主和地方多個相關部門,已經與生産企業交涉了一年有餘,投訴、調查、監管,維權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即便是法律訴訟進入法庭審理程式,也因為跨越地域被生産企業指為無管轄權。在當地向國家質檢總局多次行文請示後,才有了此後的調查和召回。艱難的維權,凸顯出校車售後監管的無力。面向全國市場出售的車輛卻不接受地方監管機構的調查,顯然這是違背市場原理的“霸王條款”,會縱容“帶病”校車的持續生産和流通。

  縱容“帶病”校車進入市場,不僅會威脅師生人身安全、加重家長憂慮自不必言,更會傷害政府的信譽,破壞良法的效力,而且影響深遠難以消解。故而,清查“帶病”校車,理清生産脈絡,依法追究生産企業的責任,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