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外國資産管理公司看好中國市場 重估戰略
- 發佈時間:2015-06-24 16: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道外媒稱,“中國”絕對是亞洲基金業當下最時髦的詞。在眾多監管改革的推動下,外國資産管理公司正忙著制定進入中國的戰略或重新評估自己在中國的業務。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4日報道, 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意味著,它需要的資源遠遠超過該地區許多其他國家。
還沒有在中國建立分支的資産管理公司最好是從機構市場起步,但那種“飛入/飛出”模式不大可能走得長遠。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正考慮拋棄這種“行李箱”模式。該公司駐香港的大中華區總監張偉表示,公司的中國機構團隊常駐香港,但這種模式效率不高。
在中國,代表處在可從事的業務或可雇傭的人員數量方面受到許多限制。另一種選擇是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主要從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外資公司。
包括貝萊德(BlackRock)和法國巴黎投資管理公司(BNPP IP)在內的基金管理公司,正通過自己在中國的獨資企業向機構投資者提供諮詢服務。張偉説,富蘭克林鄧普頓也在權衡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利與弊”。
法巴投資駐香港大中華區總監鄭丹楓説,擁有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可“大大拓展”在中國能夠從事的業務。“擁有外商獨資企業後,雖然不能在中國直接管理資金或進行銷售,但我們有資格做顧問、諮詢、介紹和實地研究。”
他補充説,雖然外商獨資企業對法巴投資的中國戰略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但它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鄭丹楓表示:“它不應被看作是一個普適的解決方案。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的功課。”他認為,靈活、較小的公司更容易在中國獲得成功。“大公司實際上可能無法足夠迅速地適應那些驅動當今中國市場的變化。”
在中國,新的法規或機遇不斷出現,企業需要為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制定一個清晰的願景。
他所:“如果你只是被動地應對變化,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個最新的變化是中港基金互認計劃。該計劃將於7月1日開始執行,允許符合條件的香港和內地基金通過簡化的流程面向彼此市場的散戶投資者銷售。這一新的進展也意味著,外國基金管理公司將首次能夠與中國散戶投資者直接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