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航班正常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6-24 14:33:0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接1版
由於受到了航空公司歡迎,上海機場這份報告的抽樣統計數量,已從最初的每季度600個航班增加到750個航班,以便更準確地反映問題。
資源導向管理轉型漸露端倪
“過去,一抓人員、設備的管理,航班正常工作馬上見成效;如今,這種見效越來越沒那麼顯著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上海機場集團安全運作總監胡稚鴻説。
的確,2014年上海兩場旅客吞吐量已達到近9000萬人次,其中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首度突破5000萬人次。用胡稚鴻的話來説,兩場的時刻可説是“只要開放,就一定會被申請”。一方面,市場需求如此旺盛;另一方面,民航空域總量有限卻成為一個相對剛性的約束。
在空域壓力不大的時代,工作人員入境是否準時、地面設備配備是否充足、工作流程有沒有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完成等環節曾經“抓了就靈”;而在各航空公司已相當重視航班正常工作的今天,這些領域能“擠”出的航班正常率已經極為有限。
制約因素不同,隨之而來的應對辦法也必須改變,這成為上海機場近期推動航班正常工作日益顯現的轉型思路:資源總量的增加有難度,但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卻有空間。
現在,上海虹橋機場在每天清晨開始運營時,每小時航班數量為35架次。而按照規定,其允許的標準是每小時43架次。主動減量,源於上海機場對資源情況的精細化計算。
由於上海虹橋機場擁有一組近距離跑道,兩條跑道不能用於同時起飛或降落。因此,要達到43架次的容量標準,需要機場同步起飛或降落航班。而清晨,機場幾乎不會有進港航班,如果還按照43架次安排時刻,必然全部都是出港航班,一定會發生航班無法按時起飛,導致延誤的情況。與其如此,不如與華東管理局等主管部門、與航空公司進行溝通,適量減少清晨的出港航班;同時,選擇起降數較為均衡的時段,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對這些時段容量總數略作上調,將減少的航班數量轉到這些時段。如此一來,全天每小時的平均航班數量依然不變,但資源限制帶來的結構性延誤問題卻得以解決。
ACDM(機場航班協調系統),是上海機場以資源為導向、實現航班正常工作轉型的又一創新。
上海是全國出入境旅客數量最多的民航口岸,上海浦東機場的數量尤其巨大。許多國際航線的旅客從上海浦東飛往目的地,是為了進一步轉機前往其他外國的航點。這樣的航班一旦延誤,比起普通航班來,會給旅客帶來更大的影響。如何篩選出此類航班、如何在正常工作中予以重點保障,成為ACDM的一大使命。一旦發現會帶來連鎖後續問題、給大量旅客造成多重不便的航班有可能延誤,ACDM將發出提示,機場的相應預案就會同步啟動——為所涉航班旅客優先安檢、協調邊檢部門增加通道、在滑行和機位安排上為機組設置最合理便捷的位置,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延誤,保障旅客行程。
資源激勵機制有望年內建立
在資源有限的瓶頸面前,機場怎樣體現出平臺價值,進一步激發入駐航空公司高效利用空域、時刻的動力,也是上海機場正在探索的新方向。
航空公司的行銷與運作部門因為角色不同,在時刻安排、航班正常工作中存在不同的觀點,這在業內並不鮮見。對於行銷部門而言,通常概念裏的“黃金時段”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定要努力擠進這些時刻;可如果扎堆兒于這些“黃金時段”,很容易導致若干時段的空域異常擁擠。在這些時段內,不論空管、機場和航空公司運作保障部門如何努力,都難以保證航班正常。就旅客來説,更意味著自己看似買了能早早出發的機票,實則航班延誤。
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上海機場2015年已著手開展每季度最不準點的航班統計。對於這些始終無法準點的航班,機場將與管理部門協調,取消其時刻。而對於旗下航班一直居於末位的航空公司,上海機場未來新時刻推出後的航班申請,也將考慮暫停其資格,用這一“高壓線”推動航空公司在資源利用上有所作為。
除資源增量之外,上海機場也已計劃研究,如何使資源存量的使用更加合理,從而保障航班正常。機場現有的容量標準主要體現在每小時允許起降的總架次上,但在具體航班編排上,有時會出現連續多個航班都在同一方向出港或進港、空域實際無法滿足需求而導致排隊的現象。機場方面計劃對此類情況進行調研,與主管部門和航空公司共商改進,調整編排,化解擁堵。
隨著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深化,上海迪士尼樂園建成並投入運作,未來幾年上海的航空客運市場利好不斷。上海虹橋機場東片區改造工程、上海浦東機場南衛星廳建設也已經或將要展開,樞紐設施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未來,上海兩場的年旅客吞吐量有望排名全球城市的前3。面對“井噴”式的成長,上海機場集團在航班正常工作中搭建平臺、不斷創新、積極轉型,積極配合局方領導的工作,配合航空公司,由傳統管理向資源導向管理轉變,將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旅客體驗方面創造獨特的價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