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油市場中國還是那匹“黑馬”?

  • 發佈時間:2015-06-24 14:31: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路高歌猛進的原油進口量開始驟降。

  5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定格在2324萬噸,同比下降10.98%,環比降幅更接近1/4,達23.28%。

  相較于4月全球原油進口霸主局面,5月我國進口原油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更讓外界産生諸多猜想。路透社分析稱,“中國石油戰略儲備或已儲滿,不需要繼續進口”。

  看似合乎邏輯的觀點卻未得到國內分析人士的認同。安迅思研究總監李莉直言,原油進口量驟降與我國原油儲備量無關係,更無從談起“原油儲備近滿”之説。受訪專家一致認為,國內實體經濟欠佳引發的石化能源需求不足、今年煉油板塊擴容動力不足等因素實為5月原油進口量驟降的動因,而在國內原油産量不足、需求缺口會逐步放大等因素驅動下,不排除我國原油進口量再次上漲的可能。

  多因素導致進口量驟降

  2010年以前,我國原油月度進口量維持在2000萬噸~2500萬噸。2013年以後,受國際油價暴跌以及戰略石油儲備庫注油提速等因素影響,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提升。尤其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原油進口量猛增,去年12月原油進口量更是觸及3037萬噸的歷史高位。

  原油進口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國內成品油銷售卻因經濟增速放緩遭遇“腸梗阻”,大量進口原油成為石油戰略儲備。

  今年國際油價跌勢放緩,但國內對於石油戰略儲備庫以及煉化行業的石油庫存補充毫不懈怠,使得4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再次躍至3000萬桶的關口,趕超美國成為全球原油進口的霸主。“此前我們已預計過,中國作為全球原油最大進口國這一局面不會持續太久。果不其然,5月原油進口量即對此作出了驗證。”中宇資訊原油分析師桑瀟説,“因此,5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縮減的動因之一,便是對4月原油進口量過大的一個平衡。”

  動因之二則與國內宏觀環境疲軟密切相關。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高健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大環境表現欠佳抑制整體需求。”“儘管國家一再出臺政策刺激經濟,但也在壓制各方過剩的産能,在缺乏大型基建等項目的支撐下,經濟刺激措施收效甚微。”桑瀟説,因此,國內石油內生需求疲弱,更多依靠戰略儲備拉動。

  動因之三則是行業因素。安迅思分析師馬琛表示:“5月主營煉廠進入全年的檢修高峰期,合計因檢修而導致的加工量損失累計達374萬噸,損失量環比4月增92%,進而拖累5月中國原油量走跌。”“這個因素影響或許更大。”高健説。

  國際油價依舊低位震蕩

  中國是石油進口大國,在國內經濟仍需維持相對高速增長、需求增長慣性比較大的前提下,增加原油進口的步伐不會停。

  而且,國內原油自身供給不足,常年2億~2.1億噸的産量難有大幅提升,需求缺口不斷放大,反而會持續刺激原油進口。

  有分析人士指出,更多符合條件的民營煉油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也將成為原油進口量增加的新動力。但高健直言,“理論上來看會驅動原油進口增長,但目前政策還不完善,進口使用權與進口權分離,所以,在政策面上對民企仍有限制。”

  現階段國際油價在55美元~65美元/桶區間反覆震蕩,而且“國際油價很可能會長時間停留在低位。70美元左右/桶可能是今年國際油價運作的區間上限。因為這個點位會達到美國更大範圍頁巖油産區的成本線。”高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