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原油進口量增長9.5% 儲備能力限制續增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1月13日消息,2014年全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3.1億噸,增長9.5%,其中12月的進口量為3037萬噸(約為717萬桶/日),雖然低於此前媒體預測的超過3100萬噸,不過這一數據仍創下了記錄,超過了2014年1月份的最高數值2815萬噸,創下2005年有記錄以來新高。
當日,海關總署還公佈了2014年12月對應的進口金額為1060億元人民幣,換算為美元和桶以後,進口均價約為76.8美元/桶(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2,桶噸比7.3計算),和2013年相比,原油進口平均價格下跌6.1%。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尤其是自2014年11月底OPEC決定不減産以來,油價跌勢幾乎勢不可擋,1月13日,布油跌破47美元/桶,美油逼近45美元/桶。而沙特以及部分OPEC巨頭絲毫沒有改變立場的跡象。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抄底是一種誤解,2014年12月份的進口高位不可持續,預計今年1、2月份將有所回落。
每年進口將近3億噸
本週一(1月12日),布倫特石油再次創下了單日跌幅。ICE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下跌2.68美元,跌幅達到5.35%,報47.43美元/桶,創2009年3月份以來最低張濤唬雙雙刷新近6年低位——這是近12個工作日,布油第十次下跌。
從2014年6月下旬開始,國際油價不斷暴跌,尤其是自11月底OPEC決定不減産以來,油價跌勢幾乎勢不可擋,紐約和布倫特油價2014年全年跌幅分別高達46%和48%。
到了1月13下午,布倫特原油跌破46美元/桶,刷新2009年4月來新低;稍早前WTI原油跌破45美元/桶,也刷新2009年4月來新低。而沙特以及部分OPEC巨頭絲毫沒有改變立場的跡象。
國際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我國來説無疑是儲油好時機。我國每年進口將近3億噸原油,油價降低直接意味著外匯支出減少。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2014年我國共計進口原油3.0838億噸,比2013年同期增長了9.5%。不過,2014年我國進口石油金額為1.4萬億元人民幣,僅比2013年增長2.5%,原油進口平均價格下跌6.1%。
“油價下跌當然是我們進口石油的機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國際油價的未來走勢難以預測,即使繼續走低,我國現在也應該增加石油進口。
據測算,根據我國國內石油産出、進口和商業庫存數據,再對比煉廠需求,可判斷我國2014年為戰略石油儲備而額外進口的原油高達1.24億桶,這是2013年我國為戰略儲備補充的6100萬桶的兩倍多。
進口高位不可持續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計算,我國2014年12月每日原油進口首次突破700萬桶。
韓曉平判斷,這個數字屬於特定情況,超過了我國石油的正常需求量。他判斷,我國原油日進口量應該穩定在600萬到650萬桶,而700萬桶的高位將不會持續。“這主要是受儲備能力限制,估計2015年1月、2月這個數字就會下來。”
由於石油交易具有滯後性,12月份的進口數據反映的主要是2014年9、10月份的採購行為,海關總署公佈的進口油價也印證了當時的油價水準。
幾個月過去,如今國際油價已經跌破50美元/桶,我國會否趁低價“抄底”?韓曉平認為不會。“抄底是一種誤解。”韓曉平介紹,我國增加石油儲備主要是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等特殊情況,儲備石油也是大國責任的體現。
2014年11月,我國首次公佈部分戰略石油儲備的正式評估。評估顯示,我國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用,儲備原油1243萬噸,相當於大約9100萬桶。“這和我們每年進口的石油總量比較,不是一個量級的。”韓曉平説。
除了儲備能力,制約我國進一步擴大石油進口量的因素是實際消費能力。韓曉平介紹,受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煤炭運輸回歸鐵路等因素影響,公路大宗商品運輸中最主要的煤炭運輸量在下降,大宗商品運輸對石油的需求也不如之前旺盛。
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2014年,我國PPI同比下降1.9%,已經是連續34個月同比下降。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介紹,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是PPI環比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
同時,財政部從2014年11月28日起3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抵消國際油價下跌對成品油價格的影響。韓曉平認為,通過提高消費稅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國際油價下跌帶來的通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