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嘗試農民有償退地盤活土地資源

  • 發佈時間:2015-06-24 01:00: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劉健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村改革試點區重慶梁平縣,在農民自願基礎上,小範圍穩妥推進承包地有償退出。這種退出分為兩類,一類為農民自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並交還村社集體後,流轉給大戶統一經營。另一類是有的農民採用“折中”辦法,不直接退地,但將土地剩餘承包期限內的經營權“一次性”轉讓給農業大戶。

  下一步梁平縣準備在禮讓鎮川西村全村開展承包地有償退出試點,前期摸底調查表明,這個村約有21%的農戶願意有償退出承包地。專家和基層幹部認為,在城鎮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承包地有償退出對於盤活寶貴的土地資源十分重要;同時,仍需加強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規範農民承包地處置行為,防控風險。

  義和村農民有償退出承包地“三步走”

  2014年12月,梁平縣蟠龍鎮義和村20戶農民以每畝3.45萬元的價格,自願將自家承包地中的15畝有償交還給村社集體,放棄了土地承包經營權。隨後,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將這15畝土地集轉机包給經營大戶首小江,用於冷水魚養殖基地建設。

  談到為啥願意退地,村民遊世玲快人快語:“我們一家三口人,共有0.8畝承包地,這次退出了0.45畝,全家人都住在蟠龍鎮上做燈具生意,既不會也不願意務農了。家裏土地沒人種,撂荒近10年。與其讓土地荒蕪,還不如退出來,還能有一筆補償收入。”

  土地有償退出,來自於農民的現實理性選擇。義和村支部書記陳世國介紹,這20戶退地農民,平均每戶土地不到3畝,如果自己種,一年純收入也不超過2000元,務農沒有吸引力。而且大夥兒幾乎全部搬到鎮上或縣城居住,有穩定職業和收入來源,退地不會對他們的生存造成影響。

  農民想退地,大戶也有意願從集體經濟組織手轉机包這些土地。農業大戶首小江準備在這15畝土地上,建設冷水魚養殖基地。他告訴記者:“漁業投資規模大,還要配套倉儲和管理用房,一期投資就要300多萬元。以前我也打算租地,就是擔心農民中途毀約,違背協議收回土地,鉅額投入就會‘打水漂’。現在農民完全退出土地,由我承接過來,就可以放心投入,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了。”

  義和村農民退地分成“三步走”:第一步,農民向村社集體提出申請,自願退出承包地經營權,交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第二步,由於政策規定,只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有資格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首小江以“農遷農”的方式,在義和村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的前提下,交納3000元“入戶費”,將戶口從梁平縣金帶鎮仁和村遷到義和村。第三步:在村民代表會議上,大戶與農戶多次協商退地價格,最終達成以每畝3.45萬元的標準。補償價款由首小江交付給村社集體後,再交給退地農民。

  退地農民對3.45萬元的補償標準比較滿意,村民藍家梅退出0.53畝土地,得到1.8萬元補償。“家裏土地地塊偏遠,還是河灘地,莊稼都長不出來,政府也不可能徵用。現在退出來了,補償還算不錯。”藍家梅説。

  青埡村一次性“買斷”土地經營權

  同樣是在蟠龍鎮,與義和村農民直接退地不同的,青埡村採用了另外一種方式:業主祝家財一次性“買斷”360畝的土地經營權,用於發展山羊生態養殖,期限為至202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共計13年,價格為每年每畝400元。

  這種模式既不同於義和村大戶直接流轉農民退出的土地,又不同於傳統“一年一付”租金的土地流轉。祝家財願意一次性支付近190萬元“買斷”360畝土地經營權,是擔心農民“變”。蟠龍鎮黨委書記丁遠説,近些年來,農村土地加速集中,但是流轉不規範的現象也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三多三少”:口頭協議多、書面協議少;雙方約定不明的多、約定明確的少;協議內容不規範的多、內容規範的少。即便一些簽訂合同的流轉行為,也存在著形式不規範、內容過於簡單、條款不完整,對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等不明確的問題。土地流轉不規範、部分農民不遵守協議約定,都影響了規模農業穩定經營和大戶長期投入的積極性。

  “當初項目開建,土地流轉還不到兩年,就有農民找到府來,要求要麼交還土地,要麼提高地租價格。規模經營最重要是土地集中連片,有一戶農民不願租地,基礎設施就沒法搞。”祝家財説,山羊養殖基地建設成本需要近2000萬元,如果因為農民“變卦”不願租地了,損失之大想都不敢想。青埡村不少農民也願意退出土地,但現在國家承包地政策不明朗,二輪承包期結束後農民是否還要重新分配土地,大戶能否繼續經營土地等問題沒有明確的説法。既想穩定經營,又規避政策風險,就採取了一次性“買斷”經營權這種折中、穩妥的辦法。

  業主一次性“買斷”土地經營權,也解決了轉出土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其實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也很關注大戶的經營情況,擔心大戶經營不善拖欠租金甚至‘跑路’,而現在大戶願意一次性支付土地租金,也讓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土地財産收益就有了保證。”青埡村支部書記蔣俊斌説,未來土地流轉時,村裏也結合各個大戶不同情況,鼓勵有條件的農業大戶一次性“買斷”土地經營權,減少土地流轉糾紛,保證規模農業穩定經營。

  退地試點要謹慎頂層設計需完善

  梁平縣是重慶農業大縣,全縣承包地面積97萬畝,農民約有72萬人,其中常年外出人口就超過32.4萬。記者發現,農民大量轉移,甚至整戶遷入城鎮,人地長期分離,一方面導致農村土地撂荒加劇,不利於農業穩定發展;另一方面由於農村土地無法有效處置和退出,導致農民土地財産權益無法得到實現。

  隨著大量轉移人口離開農村,放棄了農業生産,不少農民確實有退出土地的意願。2014年梁平縣被確定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村改革試點地區,縣裏準備對禮讓鎮川西村開展承包地退出試點,從前期摸底情況來看,在川西村1008戶農民中,就有約21%的農戶願意有償退出宅基地。

  梁平縣城鄉統籌辦主任秦華俊説,作為農村土地承包權退出改革的試點地區,梁平縣在農民自願、封閉運作,風險可控前提下,重點在5方面開展農民有償退地探索:一是誰能退地?主要確定以全家轉為城鎮戶口,有穩定職業和固定收入來源的人群為主要退地對象;二是退地程式怎麼走?必須充分堅持村民民主,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村社集體同意並公示的前提下,履行退地手續。三是退地價格如何形成?準備建立土地退出週轉金制度,保證農民補償到位。四是承包地推出後如何有效利用?通過土地整理,解決分戶退地細碎化問題,支援規模農業發展。五是退地群眾生活如何保障?完善退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保證土地退出不影響社會穩定。

  同時,記者採訪發現,由於承包地退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牽涉土地制度全局,一些改革內容地方無權突破,需要完善配套的頂層設計予以回答。“現在農民直接退地面積只有10多畝,這既是出於封閉運作、防範風險的需要,也是因為一些政策障礙尚待突破,需要穩妥設計、逐步推進。”梁平縣農委農經站副站長張強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有兩個政策需要頂層設計給予解決:一是到202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後,對於已退地農民,是否仍有權利重新分配承包地,國家法律、政策不明確,基層就無法操作;二是從防範風險角度看,梁平縣探索承包地退出,設置了已離開農村的務工戶,同時有固定職業、穩定收入等作為退地前置門檻,這一地方探索在國家層面能否認可、會否調整,需要頂層設計給予明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