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綿陽勾畫碧水藍天

  • 發佈時間:2015-06-23 10:31:0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天誕生7家科技型小企業,向高能耗産業説不,全年近300天的優良空氣……四川綿陽國家科技城依託雄厚的科研實力,掀起一股創新創業的青春風暴。

  綿陽,這個缺乏自然資源、不具備區位優勢的三線城市,正依靠創新驅動戰略,為西部地區勾畫出一副與碧水藍天共發展的藍本。

  使命傳承“老三線”生機勃發

  50年前,中國西北戈壁無人區升騰起巨大的蘑菇雲。輝煌之後,一批批幕後英雄紛紛來到西南一隅的綿陽,國家先後在這裡部署了大批重要國防科研力量。但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沉默中,這座巨大的科研寶庫一直披著神秘面紗,與地方發展仿佛是兩條永不交接的平行線。

  進入新世紀後,這種格局得到徹底扭轉。2000年9月,中央宣佈正式建設綿陽國家科技城,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經過15年的努力,綿陽科技城已擁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26位院士、800多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這座巨大的科技寶庫不僅承擔高技術裝備等重大國防科研項目超千項,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也突破1200億元,成為我國軍民融合、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示範基地。

  進入2015年,科技城再次傳來重大利好,正式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的系列政策,體制內科技人員創新將獲利益分成。四川省不僅為科技城量身制定了加快建設的政策措施,專門規劃百餘平方公里的集中發展區,更是將科技城投資項目核準許可權提升至省級。昔日的老三線建設基地,如今再次迸發勃勃生機。

  青春無敵“創業潮”勢不可擋

  走進素有“蜀道明珠”之稱的綿陽,空氣中仿佛都瀰漫著一種讓人衝動的創造氛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項科技成果在這裡轉化走向市場,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業誕生,“80後”“90後”總經理、CEO如雨後春筍,成為這座城市越來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綿陽綽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僅一年多的電商,但在“80後”創始人廖兵帶領下,旗下時尚彩粧品牌“璦媄”交易額近6000萬元,成為四川電商第一家獲得國際知名投資機構IDG資本數千萬的風險投資的創業企業。

  在這裡,還有從小癡迷于機器人製造的“80後”胡天鏈,國內第一家專注于電子産品維修領域整合的“80後”創始人王海鵬,致力於無人飛行器研發銷售的“90後”總經理謝福林……

  為了更好地為初創期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服務,降低創業成本,綿陽市搬空了一座政府部門辦公大樓,成為創業孵化園。不僅如此,綿陽市每年還拿出不少於6000萬元,用於鼓勵各類創新創業、引進人才。

  碧水藍天“新常態”下的內陸突圍

  住在綿陽市區禦營壩的市民們,如今早上推開窗戶都會情不自禁地深吸幾口氣,附近一座運作了22年的熱電廠在去年正式關停,每天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上千噸。

  “先污染,後治理”,這種後發展地區的慣有思維被摒棄。資源相對匱乏的綿陽,不僅徹底退出了煤炭産業,並陸續關停淘汰200余家造紙、水泥、屠宰、化工、鈣粉等污染和産能落後企業。

  “碧水藍天同樣是生産力。”為了打破地方發展中“唯GDP論英雄”的頑疾,綿陽將生態文明正式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體系,被當地譽為“動真格”的變化。丘陵區、山區等承載更多生態保護任務的地區實施目標考核時,“生態分”約兩倍于GDP指標權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航空燃機、北斗衛星導航3D列印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産業正在蓬勃發展,致力於智慧家電轉型的四川長虹2014年銷售突破千億元,空管行業領軍者四川九洲集團營收5年增長超10倍……

  價值導向的取捨,為綿陽這樣的西部內陸三線城市應對新常態、轉型謀發展提供了藍本:2015年一季度,綿陽地區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保持9.1%、10.7%的穩定增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創業團隊中,不少人已經開始將手機號碼換成了綿陽本地,興起了安居置業的念頭。四川長虹第一位“80後”産品經理陳科宇的觀點或許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火熱的氛圍、良好的生態,這裡是最好的創業土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