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部內陸城市緣何成為創業熱土——透視國家科技城綿陽的“創客”風潮

  • 發佈時間:2015-04-16 16:36: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成都4月16日電(記者楊迪、楊皓)新註冊企業同比翻番,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加2.8倍,一股創業春風吹進了地處西南一隅的四川綿陽市。記者在這座我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城看到,完備的硬體基礎,鮮明的政策導向,讓綿陽市豐富的科技資源加速向創業資源轉化。一個不沿邊、不靠海、不是區域經濟中心的西部內陸城市,成為無數“創客”實現理想的熱土。

  “創業潮”涌動國家科技城

  在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園內一間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裏,蔣軍正帶領著一幫小夥伴在電腦前忙碌。這個團隊叫牛斗網路,是一家從事電商代運營服務的小企業。27歲的蔣軍儘管年紀不大,但已有三四年創業經歷。2012年,畢業半年的蔣軍與兩位同班同學創立牛斗網路,而母校成為他們夢想起飛的地方。

  “科技園第一年辦公場地免費,水電、網路也幾乎不要錢。僅這些,每月就為我們節省了約1500元成本。”蔣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00%左右,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已經著手擴充團隊來滿足新增客戶的需求。

  西南科大校園內,像蔣軍這樣的“85後”“90後”的總經理越來越多,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有的甚至是在校生。

  不止西南科大,創業風潮已經在整個綿陽鋪開。2014年,綿陽市新註冊私營企業近萬戶,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新註冊科技型中小企業2226家,是上一年的3.8倍。

  位於科技城創新中心一期的1716創業工廠,每天都要接待不少前來諮詢的創業者。聯合創始人何曉翔告訴記者,自2013年8月創辦以來,已經有13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

  這樣的創業孵化器,綿陽已經建成60萬平方米,今年內將達到100萬平方米。其中不僅有科技城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園區孵化平臺,也包括社區的創業服務中心。全域覆蓋的孵化器,讓更多好創意有機會成長為實實在在的項目。

  “創新基因”延續半個世紀

  許多人都不知道,地處西南一隅的綿陽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科技城。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航空渦輪研究院、九洲集團、長虹集團等百餘個國防科研單位先後遷入綿陽。

  50年時光荏苒,依託雄厚的科研資源和實力,綿陽如今已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工基地之一,還成為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市、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市。在這座科技寶庫中,許多成長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大樹”。

  成立於2011年的四川豪斯特電子技術公司,專注于警用無人機産品和服務,2013年才正式對外亮相,2014年就實現年營收1100萬元,成長速度之快令同行都咂舌。

  “借助綿陽的科技資源,我們少走許多彎路,搞研發‘抄了近道’!”公司副總經理劉剛強告訴記者,經相關部門“牽線搭橋”,公司與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西南科大等實力雄厚的國防科研單位開展技術合作,迅速在這個技術密集的行業中站穩腳跟,令讓團隊發展信心大增。

  從三線時期的“大後方”,到軍民融合創新的最前沿,綿陽不僅在電子資訊、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優勢領域“根深葉茂”,在北斗衛星導航通用航空、新一代顯示技術、3D列印、大數據和新一代網際網路等高端成長型産業上也發展得風生水起。

  綿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周鈺告訴記者,綿陽已經建立起13個戰略性新興産業聯盟,這種形式能把産業鏈上的企業聚合起來,推動協同創新,可促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得以迅速成長。

  創業環境讓“創客”留下來

  去年10月,從北京來綿陽創業的綿陽中視迪威鐳射顯示技術公司獲得了綿陽市100萬元的資金資助。這是綿陽市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的“涌泉計劃”,不管企業是處於初創階段、成長階段還是發展階段,均可獲得相對應的資金、信貸、人才、載體等扶持。去年,“涌泉計劃”共發放資助資金6650萬元。

  為了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2013年以來,四川省為科技城“量身定制”了10條支援政策措施,下放了部分省級行政審批權;綿陽市也出臺了20余項支援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

  去年底,綿陽科技城比照執行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經國務院批准正式落地,這將進一步為軍民融合發展、科技成果轉化“鬆綁”,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再添一把火。

  中央、省、市完整的政策體系,形成了具有綿陽特色的創業“十有”政策:創業創新有扶持、外來創業有住房、初創企業有場地、註冊登記有便利、創業貸款有擔保、風險投資有補償、稅收貢獻有獎勵、專利轉化有資助、技術創新有專項、優秀人才有重獎。

  “十有”政策涵蓋了各個生産要素,一個西部的“政策洼地”和“創新特區”正在形成。去年,海內外有近1.4萬名高校畢業生到綿陽創業就業,其中碩士985名,博士304名。

  “我們要營造勇於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為‘小苗’提供適合生長的土壤。明天,‘小苗’就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綿陽市委書記羅強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