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奶農遭遇乳業轉型陣痛

  • 發佈時間:2015-06-23 00:31: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並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頻出現。《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陜西等多地採訪發現,由於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奶比水賤 收購價每公斤僅1元

  陜西省榆林蒙靖牧場養殖戶閆喜利説,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後已告知,因原奶過剩不再續約。現在周邊幾家牧場十幾噸的鮮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價格賣給“奶販子”,為了讓牧場經營下去,只能殺掉一部分牛。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東省齊河縣見到奶農牛繼芳時,他正滿面愁容地在電話裏和乳企討價還價。始終低位運作的生鮮乳價格,讓牛繼芳從2014年11月至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從4月1日開始,連著幾十天了收購價都是每公斤1元,比礦泉水還便宜”。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處處長李流航説,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到今年第17周,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遠低於每公斤3.5元的綜合成本價。其中,小散戶和小區受衝擊最為明顯,牛奶收購價最低可達到每公斤1元,毫無盈利可言。

  據山東省畜牧獸醫資訊中心對全省奶站監測的結果,2015年1月第一週,全省未按合同正常收購的生鮮乳約4470噸,直接倒掉鮮奶數量約925噸,非正常淘汰奶牛6270頭。虧損嚴重是養殖戶“倒奶賣牛”的主要原因。山東省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告訴記者,由於中國奶業發展時間短,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不夠完善,飼養成本高、單産水準低,與國外相比綜合生産能力低下。

  時隔數月,這一局面並沒有出現明顯緩解。山東省畜牧獸醫資訊中心奶站監測結果顯示,4月該省監測奶站所有奶農戶數為9100多戶,同比減少約33.1%(3月為9800多戶);監測奶站奶牛存欄數675000多頭(去年同期730000多頭),同比減少約7.5%。

  這一現象同樣存在於在陜西、河北等地。河北省行唐縣畜牧局奶源管理辦公室主任蓋連義説,目前企業收奶品質標準提高了,原有養殖模式達不到乳企提出的標準,有些奶戶被迫賣牛退出市場。乳企給牧場的原奶價格降下來了,5個生鮮乳收購站因形勢不好退出市場。

  從農業部的監測數據分析,2007年至今我國共經歷過兩次“牛週期”。2007年5月前後,生鮮乳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3月達到峰值,受三聚氰胺、國産奶粉品質問題等因素影響,價格一路下跌,至2009年7月達到最低值。這一“牛週期”持續了二年零二個月。

  此後的四年零七個月,生鮮乳價格一直保持緩慢上漲態勢,至2014年2月達到峰值。隨後價格震蕩下行,目前價格與2013年初的價格基本相當。而同期國際奶價的價格卻並沒有一路上漲,而是在2011年3月達到峰值後,下降至2012年7月共16個月,隨後上漲了19個月進入下行通道。

  疲態難振 下半年奶價反彈幾無望

  面對始終低位徘徊的奶價,一些養殖戶表示,近三年內想要恢復盈利或是實現“報復性”反彈十分困難。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説,奶價下滑預計要持續到年底前後,能出現實質性的止跌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匯豐牧場的奶牛存欄量為800余頭,是當地比較成熟的規模牧場。該牧場場長孟軍告訴記者,以他的牧場為例,自繁自養的牛犢需要1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成長為可以配種的奶牛,再經過10個月的懷孕産仔,才能開始泌乳。“從養牛到賣奶掙錢,需要二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投資在1.5萬到2萬元不等。”孟軍認為,奶牛的成長週期決定了奶價難以實現“報復性”反彈。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説,近期倒奶殺牛仍在繼續,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庫存可能非常飽滿,或部分庫存接近臨期,只能先消耗庫存。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奶價大幅下降與進口奶粉大幅快速進入直接相關。據介紹,去年以來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噸國産奶粉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轉向更多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2008年至2013年,我國進口乳製品從35萬噸增至159萬噸,年均增長35%,特別是進口奶粉從10.1萬噸增至85.4萬噸,年均增長53%,奶源自給率從95%降至78%。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長20.2%,奶粉進口快速增長,加上2014年國內生鮮乳産量增長5.2%,造成奶源過剩。

  國金證券日前發佈的行業研報顯示,由於下游乳品加工企業的庫存量漸達飽和,目前進口奶粉進入國內市場的步伐也開始放緩。今年前三個月,奶粉進口量同比下降47.6%。但是,隨著中新自貿協定和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和執行,未來進口奶粉對於國內原奶價格的衝擊會持續加重。

  偷工減料 養殖戶“只要保證牛活著”

  由於生産難以維繫,很多養殖戶的原奶失去了下家,無合作關係的奶源只能找出路賣給“奶販子”。更有甚者,養殖戶自己加工一下就賣到市場,帶來很大安全隱患。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通報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不合格奶粉中,有3批次樣品檢出黃麴霉毒素M1超標。

  “此次奶粉中黃麴霉毒素超標問題的出現,和奶價下行之間也存在一定聯繫。”宋亮説,在人工等成本高企、奶價卻持續低迷背景下,養殖戶利潤正急劇下滑,不少地方都在“倒奶殺牛”,一些養殖戶只要保證牛活著就行,自然會在飼料上“偷工減料”,通過降低飼料的營養程度等方式減少奶牛産奶量,降低損失。

  “降低成本只能降飼料成本,其他東西如員工工資減得掉嗎?”一位受訪牛奶養殖場負責人表示,以前奶價高的時候,什麼料貴、産奶量高就給奶牛吃什麼料,微量元素和添加劑的購買都不計成本。但現在養殖場只能購買更加便宜的原料,或減少營養素、微量元素的添加,減少飼料成本投入。

  宋亮説,營養元素的減少、霉變飼料的應用,可能導致奶牛體質下降,造成抗生素使用過於頻繁。“這給監管部門敲了警鐘,必須防範飼料和原奶的源頭品質管控,加強對原奶的監測力度”。

  為消化和釋放生鮮乳産能,一些中小型牧場著手自建“鮮奶吧”,通過生乳的即時收購、加工、製作,向消費者提供新鮮乳品。

  以山東為例,目前已發展出各種類型“鮮奶吧”2000余家,遍及全省17個地市。“由於我們最近在網上搞團購,來消費的顧客比往常多了不少,我們的産品經常供不應求,只好採取會員制進行銷售。”濟南“旺角鮮奶飲品吧”負責人楊曉霞説。

  雖然“鮮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一些奶業專家告訴記者,部分“鮮奶吧”從業人員缺乏食品安全和乳製品製作專業知識,製作工藝、操作方法有待規範。此外,“鮮奶吧”是原奶進行初次加工,是不是合格的奶都沒法檢測,原奶品質品質難以管控;運輸加工中安全品質難以保證,亟待引起重視。

  在一些地區,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鮮奶吧”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於今年4月7日下發了《關於加強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監管的通知》,要求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的經營者要具備穩定可靠的奶源,配備凈乳殺菌、發酵、冷藏等必要的設備,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許可類別為“飲品店”),並且經營的産品品種僅限于巴氏殺菌乳和發酵乳。經營者要嚴格管控殺菌、發酵、冷藏等過程的工藝參數,要定期對採購的生鮮乳、加工製作的成品等進行檢測,或委託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生鮮乳應符合《生乳》(GB19301-2010)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

  轉型升級 治愈倒奶之痛藥方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利用當前奶價低位運作的市場機制,淘汰部分落後産能,扶持優勢産能做大做強。但也有很多業內人士不主張建大型和超大型牧場,他們認為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的奶牛養殖將成為未來養殖業的主流。

  山東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鵬認為,在此次市場波動中,小散戶是主要受衝擊對象,應適當利用市場調節,淘汰部分落後産能。同時,加大對優勢産能的扶持力度,鼓勵地區內的小散戶進行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從而提升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

  河北省行唐縣畜牧局奶源管理辦公室主任蓋連義表示,有人呼籲建立乳品企業入股奶牛養殖小區機制,形成股份聯合體,實現乳企、小區、奶農風險共擔、利益共用。但在目前外部奶源充足且價低的情況下,乳企沒有動力與奶農結成利益共同體,也沒有意願幫助奶農解決資金、技術等難題。蓋連義認為,如果不能使奶農和乳企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下一次奶源緊張時可能又會出現搶奶,奶源充足時又會殺牛,這種怪圈已經持續多年,靠市場、乳企和奶農之間的自覺難以打破,需要出臺一些硬性規定和措施。

  蓋連義表示,從大的發展規劃來看,要通過優勝劣汰,淘汰産量低、不掙錢的,發展大的牧場,這樣在監管、品質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會帶來益處。

  不過,對於發展大型牧場是否符合中國農情,目前業界仍然存在爭論。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表示,前幾年,在國家和各省市的引導下,乳品企業紛紛投資建大型牧場,甚至吸引了很多社會資本進入。大型牧場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弊端,優勢是整體奶牛和奶源的品質水準高,弊端主要體現在對管理團隊要求高,這恰恰是當前中國奶業的短板,人力資源方面不是太充足。並且,建大型牧場投資巨大,動輒就需要幾個億,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此外,大型牧場的疫病和環保壓力以及糞污排放和處理壓力都很大,對環境污染很厲害。疫病防治方面,規模擴大以後,太過集中,風險很高。

  針對如何提高奶農對企業的議價能力,濟南市佳寶乳業有限公司經理趙鯤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檢測制度,實現原奶生産的優質優價原則。“現在生鮮乳品質什麼樣,指標什麼樣,都是以乳品廠的檢驗結果為標準,奶農對定價、乳品品質話語權很小。”趙鯤説,在這樣不科學的“遊戲規則”下企業和奶農展開博弈,我國的大多數養殖戶,尤其是優秀養殖戶,將難以繼續生存。

  據介紹,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等乳業發達國家,生乳收購大多都採用分級標準。近年來,上海也探索實施生乳收購“按質論價”機制,目前已形成養殖場、乳品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三方良性互動,有效地保障了奶農利益和乳品品質安全,保障了奶價在合理的範圍。《上海市生鮮牛奶收購按質論價辦法》規定,除了重金屬、藥物殘留等強制性檢測項目外,上海還要檢測脂肪、蛋白質、微生物群、冰點、體細胞、亞硝酸鹽、抗生素、黃麴霉毒素等八大類指標,生乳的收購價格與這些指標的高低密切相關。

  專家認為,總結歐美國家的做法以及上海的試點經驗,實行“按質論價、優質優價”的生乳收購制度,能有效引導奶農提高生乳品質、保障乳品安全。因此,修訂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強標示管理,已是當務之急。相關監管部門可要求乳品加工企業在如實申報奶源總量的同時,申報其不同奶源的品質情況,並根據生乳品質分級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奶源使用計劃,以提升乳製品的安全可靠性。

  專家還建議,可借鑒台灣地區“鮮奶標章”等做法,要求加工企業在乳製品的標簽上註明奶源級別,方可進入市場銷售,確保“優質優價”的原則貫穿于生乳收購、乳製品消費等整個過程。這對於規範乳品市場、提高養殖水準,以及保護消費知情權等,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