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融資將進一步降低
- 發佈時間:2015-06-19 09:32:1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中國經濟導報社、中國發展網主辦的“2015中國債券發展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論壇旨在總結“十二五”債市發展經驗、展望“十三五”債市發展趨勢,與會的嘉賓有業界專業的金融領域商會、協會代表,商協會學者、債券專家、發行人、券商及投資機構等。各政府機構及商協會代表、專業人士,就中國債券市場産品創新、風險防控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出席論壇並致辭。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重大工程項目的督導力度,有效推動了企業債券發展。張曉強給出一組數據:2014年企業債券發行達到2.38萬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佔社會融資規模的14.5%,接近16.4萬億元,但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比重還未超過20%,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張曉強認為,近期債券融資將進一步降低,同時銀行獨大的狀況會影響債券市場的發展,我國債券市場“多頭管理”的狀況需通過深化改革加以完善。
“6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加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創下了14年來新低。其中基建投資的增速回落至18.7%,這反映了制約投資的因素依然存在。”張曉強對本報記者説,“比如企業債券凈融資1528億元,同比少增的數量達到1269億元,因此除了落實並出臺一系列包括地方債券置換、放寬發債條件及簡化審批手續之外,有關部門加大對批復項目的督導等舉措能更有效地推進企業債券的發行。”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王旻表示,我國債券市場的核心問題是機構和基礎設施能否為各類市場主體、債券持有人提供相應金融服務。當前的制度建設應該為債券市場流動性提供解決方案。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總結,地方債經過多年探索,已形成《預演算法》法律框架;資産證券化也得到較快發展;國債期貨經過十幾年中斷後重新運作,債券市場近年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債券發行還存在規模空間利用不足等問題。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王平認為,不能孤立看待和解決債市問題,做好當代金融體系“知識層”建設有助於同類資源整合,降低金融運作摩擦系數,減少低端競爭。
本次論壇還舉行了由15位金融領域商協會代表及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的圓桌會談。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15位業界專家就如何發揮債券市場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等方面的作用、如何實現提高效率、抓住機遇和防範風險之間的平衡等主題展開積極探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副所長楊萍表示,在預算改革深化的宏觀背景下,企業債券責任重大。楊萍透露,國家發改委近期將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援重大項目實施,順應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需要。
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淩富華認為,當前債券市場“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無論是銀行間市場,還是交易所市場,均以中高評級債券為主,垃圾債市場佔比較小。而融資需求比較旺盛的中小企業,往往信用評級等級較低。因此,未來如何在低評級債券方面突破,將成為擴大債券市場規模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