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聯網讓農民“智慧種田”

  • 發佈時間:2015-06-18 07:29:30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海濤

  當嶄新的物聯網技術與古老的農業碰撞,會激蕩出怎樣的圖景?三夏時節,記者在我省多地了解到,物聯網正為農業插上資訊化翅膀,讓農民種田開啟了“智慧新模式”。

  “想了解墑情,不用下地挖土了,坐在家裏看看手機就行。”6月17日,商水縣發達高産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衛遠説。

  讓這一幕變為現實的,是合作社農田裏出現的新玩意兒——作物生長遠端感知系統。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資訊研究所2012年開始在全省建設該系統,發達高産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田裏設立了一處監控點。

  據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資訊研究所研究員鄭國清介紹,作物生長遠端感知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在農田裏設置各種感知終端,裝配攝像頭,通過電腦手機即可實現對農田作物的遠端實時監控,提高了田間管理水準,讓農業變得更加精準高效,如今已在全省八九個縣設點。

  在發達高産種植專業合作社農田的監控點,一個攝像頭可以監控約1000畝農田的情況,離得較近的農田,麥穗的大小也清晰可見。這些畫面,通過網路,千百里外也能實時看到。感知系統還能監控農田裏的溫度、濕度、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等。

  杜衛遠告訴記者,有了這套系統,農民種田就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碰到疑難病害可以向省裏的專家請教。“今年俺們合作社的小麥平均畝産約1200斤,又是一個豐收年。”

  由省農技推廣站建設的“小麥苗情數字化遠端監控與診斷管理關鍵技術”項目,也是類似的農業物聯網技術。該項目在我省已經建成遠端監控站點25個,代表了全省不同的小麥類型區,可以實時監控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強度、降水量等,基本上達到苗情監測自動化、苗情動態可視化、麥田管理科學化,為足不出戶開展小麥苗情診斷與會商、小麥災害預警、預防與災後補救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我省一些省轄市也在積極行動,其中鶴壁市建設了大田智慧物聯繫統,做到了農田環境、苗情、災情的可視化、數字化,還能把預警信號、防範措施及時傳遞到農業生産第一線。記者在淇濱區種糧大戶唐全合的辦公室裏看到,農田的土壤溫度、濕度等精確數據在電腦螢幕上清晰可見。有了及時監測和預報,一旦發現病蟲害,合作社機械化病蟲害防治專業隊就會立即行動。

  物聯網與農業的結合,正在古老中原顯示其巨大魅力,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穩産增産的基礎。省農科院曾對作物生長遠端感知系統項目示範區小麥進行對比試驗,示範區平均比非示範區畝均增産小麥26公斤,節約化肥成本30元。

  “在我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中,物聯網技術將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也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鄭義説。③11

物聯網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新天科技 11.84 10.04%
2 友訊達 39.01 10.01%
3 必創科技 62.79 10.00%
4 潤欣科技 15.21 9.98%
5 航太資訊 27.13 7.2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星宇股份 53.31 -3.28%
2 美的集團 52.84 -3.10%
3 安妮股份 10.33 -2.18%
4 東信和平 8.55 -2.06%
5 中集集團 16.46 -1.6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