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碧桂園:構築教育扶貧的“理想國”

  • 發佈時間:2015-06-16 09:30: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10日,2015年高考結束後的第二天,位於廣東省清遠市的全國首家慈善高等職業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舉辦“校園開放日”,迎接來自貧困家庭的高考考生前來參觀。看著考生們渴望求知的眼神,已經在該校物業管理專業就讀的大一學生陳淑雲不免回憶起自己去年高考前後的情景。

  “大概在高考前一個月,老師召集學校的貧困生開會,介紹了碧桂園職業學院免費招收貧困學生的資訊。當時我就想如果能就讀這所學院,可以為家裏減輕沉重的學費負擔。”高考結束後,陳淑雲慎重地在網上填報了志願,並根據要求準備了報考所需的低保證明、校長推薦信等材料。通過了審核、面試等環節,一個月後,陳淑雲順利接到了碧桂園職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她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

  身著學校統一發放的迷彩校服,言談舉止落落大方的陳淑雲是碧桂園職業學院去年秋季首批招收的300名貧困學子之一。從踏入這所學校開始,校方對所有學生實行免學費、教材費、食宿費,並提供校服、宿舍用品和寒暑假期往返路費等,為因貧困阻斷求學之路的學子們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培養弟子不分貧富尊卑,平等的進行教育,成為後人傳頌的佳話。今天,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創辦者——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懷揣著一顆“教育夢”,以慈善教育的模式興辦學校,免費培養貧困學子,在為社會培養職業化人才的同時,帶動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多年來,在教育扶貧的路上,楊國強孜孜追求,不斷前行。教育是破解貧困的良藥

  “我17歲前沒穿過鞋,當年是國家免了7塊錢學費,還給了2塊錢救助金讓我重返學堂。”出生在廣東農村的楊國強,曾經十分貧困,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泥瓦匠。如今,由他創辦的房地産企業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銷售額超過千億元。自身的成長經歷讓楊國強深刻地體會到,出身貧寒的孩子唯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擁有一門手藝才能改變生活。因此,在為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同時,楊國強最為關注的還是教育。

  從2013年8月份立項,10月份動工,到2014年的9月份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正式開學,楊國強和碧桂園公司用短短的314天時間把碧桂園職業學院辦起來。目前,碧桂園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的運營費用和入讀學生的所有開銷費用均由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創立的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出資。學校創辦投入資金4.5億元,佔地總面積300畝,建築面積18.9萬平方米,總招生規模3500人,目前開設酒店管理、工程造價、建築工程技術4個專業,學院計劃在10年內開設房地産類、旅遊類、電腦類、機電類和財務會計類等專業。

  “要麼不辦,要辦就辦最好的”是楊國強一直以來的辦校理念,他要求把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辦成高等職業教育的典範,實現學生“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幫助所有勤奮上進、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實現成才。去年9月28日,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楊國強動情地説:“這所學院是我的一個夢想,我希望國家富強,希望民族復興,也希望這個社會更美好,我很期待這所學校能成功。”傾力發展職業教育

  “我媽媽生病,妹妹今年也要參加高考,家裏負擔不起兩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如果不是可以來碧桂園職業學院免費學習,我高中畢業就得去打工了。”工程造價專業的王志為説。從去年入學以來,王志為在系統學習工程造價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到碧桂園公司的建築工地實習,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完成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像王志為這樣,中學畢業後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的系統學習,成為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正是楊國強創辦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初衷:“現在有相當部分年輕人,中學畢業便去工作,其知識和能力並不能滿足工作所需,就算本科畢業生,沒有實際技能找工作也難。而很多企業又面臨技能型、實用性人才匱乏的窘況。若能讓所有行業、所有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系統教育,那麼社會勞動生産率將得到大大提升。”

  據了解,碧桂園職業學院在人才培養上,建立了校企融合、産教聯動、工教一體、工學結合的機制。一方面,對專業課教學實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推行“現代學徒制”。另一方面,依託碧桂園集團嘗試探索畢業實習新模式,逐步建立具有碧桂園特色的高職教育模式。同時,把建立在學生專業崗位需求基礎上的職業體育教學,規範到軍事訓練的框架之下,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恒心。

  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提出,要提高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的能力。到2015年,初、高中畢業後新成長勞動力都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力爭使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到2020年,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訓就業銜接更加緊密,培養一大批新型農民和在二三産業就業的技術技能人才。

  國家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讓楊國強對繼續推動職業教育充滿信心。楊國強連續兩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了《關於加強職業教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案》。楊國強關注到,正是通過成功的職業教育,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産業工人,成為德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他認為,當前我國人才市場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缺失,職業教育是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

  楊國強期待,通過建立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一方面系統地培養精技善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希望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的舉辦,以其精英式培養、高層次就業來改變社會對高職的看法,從而讓更多有智慧、有潛力的學子喜歡讀高職院校,改良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執著教育不斷前行

  多年來,楊國強一直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不斷前行。

  1997年,楊國強就設立了“仲明助學金”,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大學夢,受助學子需簽訂一份《道義契約》,承諾有能力時返還助學金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截至2013年底,仲明大學生助學金一共捐出2300萬元,受助學生達到7532人。

  2002年9月,楊國強出資2.6億元創建國華紀念中學,這是碧桂園創建的首個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的高級中學,該校每年招收200名優秀貧困學子,學校每年各項日常開支接近4000萬元。建校以來,每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100%。

  2007年,楊國強又出資7000多萬元創辦了面向社會招收貧困退役士兵的全免費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該校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雨露計劃示範基地”;被總參謀部軍務部授予“全軍退役士兵職業培訓和就業示範基地”。

  2008年汶川地震後,楊國強出資將汶川桑坪中學1500余名師生接到廣東復課,為期一年;2012年,他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開展全民技能提升項目;2013年,他開始創建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多年來,楊國強及企業共計在慈善領域投入近19億元,並在2013年10月成立了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系統管理、實踐其慈善事業。

  “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的佑助,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建造廣廈千萬間,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楊國強認為,只有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國人的生存才能更有尊嚴、意義和幸福。如今,中國的快速發展,需要國人的素質、能力與社會發展同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推動系統化的職業教育,讓所有行業、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那些被貧窮困擾的年輕人,對於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意義十分重大。

  碧桂園職業學院立校緣起的碑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期望從碧桂園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以良心、奮鬥和感恩為信念,實踐對人好、對社會好,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我在這裡選擇了職業教育扶貧,幫助那些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回報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道路上,我盡我所能,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楊國強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