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西石漠化地區熱盼精準扶貧

  • 發佈時間:2015-06-16 09:30: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記者近日前往當地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多個不通路的自然屯,探訪幹部群眾如何牽住精準扶貧“牛鼻子”。一些幹部群眾認為,外出務工仍是當前脫貧不可替代的主渠道,期盼能有更好的打工“軟環境”,大眾創業和農業創新也是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重要“鈣片”。

  到去年底,廣西仍有530多萬貧困人口,是全國貧困人口較多的省區。如今,扶貧攻堅剩下的“硬骨頭”都集中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地區。

  記者在大化、環江、天等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看到,一些村屯道路不通,村民居住在磚木或木瓦結構的房子裏,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在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尤齊村弄仇屯,瑤族村民盧志軍家木瓦結構的房子四面漏風,一層半的房子上面一層住人,地面上直接架鍋生火做飯炒菜。下面半層飼養豬、雞,家畜的味道不時透過木板縫飄上來。

  打工仍是這些貧困村屯的村民脫貧致富最現實、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記者走訪的這些村屯,幾乎每個屯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常年外出打工,不少村民靠打工收入蓋起了樓房,一些村民還舉家搬到打工城市居住。

  如何做大做強打工就業這一扶貧攻堅重要渠道?當地幹部群眾期盼能進一步增強農民工就業培訓的針對性。“每年春節假期過後,許多地方都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民工培訓班,但有的培訓實用性不大。”一名村民説,地方政府應摸清農民工就業培訓需求,對症開方。

  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期盼能在家門口就業。歐建政説,在外地打工無法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對至親愧疚太多,他在廣東一年能賺四五萬元,如果在家鄉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使少一點收入他也願意回家。

  除打工外,大眾創業也是幹部群眾們給出的脫貧“藥方”。在天等縣,許多農民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開桂林米粉店,踏上小康之路。記者在廣西大石山區走村串戶採訪,不時可見一些貧困村冒出一棟或幾棟漂亮的樓房——幾乎都是村裏外出創業致富的農民蓋起來的。

  天等縣縣長黃國夫説,當前在國家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大背景下,讓貧困農民插上創業的翅膀,應成為扶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當地今年打算對貧困農民進行有關開設桂林米粉店的培訓,讓更多貧困農民走到全國各地開桂林米粉店。

  環江縣大安鄉黨委書記袁雄宇説,大石山區地少而分散,農業種植難成規模效益,必須走現代農業的路子,即由農業企業投入資金、技術,帶領農民發展特色産業。近兩年來,大安鄉把産業覆蓋貧困戶作為硬任務,累計種植紅心香柚1.16萬畝、核桃1.86萬畝,受益貧困戶2201戶。

  “要充分發揮好‘領頭雁’的作用。”天等縣扶貧辦主任梁海明説。在天等縣進結鎮龍茶新村,記者採訪了解到,幾位致富帶頭人帶著村民們常年外出務工,專門為海南、雲南等地生産的香蕉包裝,如今家家戶戶都蓋起樓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