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鬼車牌”背後裸奔的微小權力

  • 發佈時間:2015-06-15 00:00: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審理一起涉“內鬼車牌”流出案:在前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裏,有關公職人員通過內外勾結、偽造票據等手法,騙取非營業性客車額度近5000張,價值高達2億余元。如此“微權巨腐”現象令人咋舌。

  作為化解交通擁堵的一種手段,車牌拍賣儘管存有爭議,但制度一經出臺,執行層面的公平公正便是底線。“內鬼車牌”案件所暴露出的尋租行為,直接洞穿了制度公平的底線,既挑戰了限牌制度的權威,也難以避免地降低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從案件審理時披露的細節來看,“內鬼車牌”現象的出現,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國稅、交通、車管所等相關部門的數據庫系統不聯網、不共用,由此給了黃牛和內部工作人員可乘之機;更要命的是,缺乏監管形成了局部的制度黑箱,給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儘管涉案的只是普通科員,塗改拼接票據、私刻偷蓋印章的手法也並不高明,但一旦失去了制約,微小權力也能一路“裸奔”導致重大腐敗。

  一邊是漏洞百齣、形同虛設的制度圍墻,一邊是貴比黃金、火爆緊俏的車牌市場,“低風險、高收益”誘惑之下,權力的出軌幾率增大。於是,“內鬼車牌”暗流洶湧,甚至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能夠隨著政策調整而不斷變換作案手法,肆意瘋長成少數人的“搖錢樹”,便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上述案件折射出來的“微權巨腐”現象再次説明,只有完善制度設計、加強監管,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種權力黑箱,才能杜絕尋租行為發生。可通過相關部門數據庫的互聯互通、關鍵職位上的人員輪崗,乃至及時全面的資訊公開等手段堵塞漏洞,最終形成內外監督的制度鏈條,從而避免類似“內鬼車牌”現象重演。

  摘編自新華社6月13日電文/張興軍、羅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