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茶企不必非效倣“立頓”

  • 發佈時間:2015-06-13 02:32: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舒曼

  為什麼中國茶産業總落入與“立頓”對比的誤區?原因是中國茶企無品牌引領世界茶産業。但東西方飲茶文化和飲茶習俗不同,中國茶與“立頓”毫無可比性。這其中存在諸多原因:

  一是“立頓”走的是工業化模式,機械化採摘,採用統一標準製作推向全球市場;中國茶(尤其是名優茶)為非工業化模式,人工採摘,六大茶類各有著錯綜複雜的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所制定的製作標準,難求統一也不可能統一。

  二是“立頓”與中國名優茶存在“飲”與“品”的區別。前者僅僅停留在“飲”的概念上(純粹是為解渴);後者除了具備前者“飲”的功能外,早已跨入“品”的門檻——重視“品”文化,通過品享一杯(壺)茶的過程來追求一種精神需求。

  中國人品茶講究“色、香、味、形”,對於茶湯、茶香、茶味、茶形等都有自己的鑒定標準,同樣是一種茶的香型,還需比一比是哪座山頭、樹齡幾何、誰家製作,就連葉底也非要鑒定出整葉、半葉、碎葉和芽型。可以説,中國人品茶體系龐大而複雜,“立頓”無法比擬。

  三是中國人不僅講究品茶,而且還講究“鬥茶”(茗戰),同樣是一款單一品種茶,不同採摘季節,不同人的製作方法,可以“鬥色鬥浮”,可以“烹新鬥硬要咬盞”。此外,鑒水、賞壺、用盞等極為講究。而“立頓”只是一種單一飲品,所有的茶都採用相同的標準,無法“鬥”,也不能“鬥”,更遑論鑒水、賞壺、用盞的茶文化意境。

  四是中國茶産品的多元化、製作工藝的多元化、飲茶方式的多元化和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個體的不同消費十分注重和講究品茶的文化情調,包括以茶修心和養心,“立頓”沒有可比性。

  中國茶擁有獨特的文化傳承,往往根據不同民風民俗在清明前舉行獨有的開茶儀式(採茶節或開茶節),各地每年還要舉辦茶葉“審評會”和“品鑒會”,有茶藝表演等,而且隨著時代演替而與時俱進。中國茶藝代表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更為人性化、生活化和藝術化的品茶方式。至少到今日,“立頓”還不具備這種文化素養。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歷史背景不同,西方人飲茶無法像中國人那樣追求色香味形和詩化的意境,也無法追求茶葉的自然和形態之美。

  我們承認,作為單一茶葉飲品,毋庸置疑,“立頓”是強的;作為中國多元性品茶文化,中國區域公共品牌在世界上也是最強的。中國茶産業能不能不再糾結于“做大做強”,而是應該利用好區域公用品牌把産品做得更好,加強對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實現“區域精耕”,把茶文化觀光融入到大、小迴圈農業系統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