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量足造履:一家鞋企的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6-12 07:50:2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南海鞋企老闆潘健章的鞋業生涯正跨過20年。潘健章最近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團隊,依照線上預約,帶上專門的測試機器,免費“到府量腳”。每位接受“量腳”服務的人,將獲取一張會員卡,而個人的測量數據儲存入後臺,基於數據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保健鞋。

  為此,潘健章創立了自主品牌“站適”。今年“五一”,首家“站適”O2O體驗館開業,選址城市商業中心南海萬達廣場,除了預約式“到府量腳”,體驗館是線下與消費者交互的重要窗口。

  在潘健章的商業邏輯中,“個性化定制”是闖出鞋業競爭紅海的關鍵。然而,“個性化定制”必須聚焦到消費者最在意的“痛點”上。由於他與有著近30年足健經驗的“TOG加拿大足健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潘健章精準地瞄準了上班族保健鞋的市場。“每個人的足弓、足形不同,腳底承壓點也都是個性化的,因而,減壓保健鞋的個性化定制的商業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要通過科技的手段去實現。”

  在産品成功實現減壓保健功能的基礎上,潘健章建立起自主品牌的行銷模式,線下體驗店,作為收集個人數據的體驗空間。線上交易平臺,作為消費者選購個性化産品的渠道窗口,消費者訂單資訊即時反饋至製鞋工廠,由此完成了“量足造履”的實踐。“最令人感到興奮的‘量足造履’,每一雙鞋對應的是一個消費者,鞋業庫存高的難題將迎刃而解,也不存在需要打折甩尾貨的問題。”

  ●吳曉芳 鄭光隆 李艷玲

  一位製鞋老闆的“中年危機”

  1

  一位製鞋老闆的“中年危機”

  潘健章投身鞋業已有20年。1995年,21歲的他拿出僅有的5萬元,與朋友合作,正式進軍鞋業。

  “最開始是從批發做起,靠大數量批發賺取利潤。”潘健章説,後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流通渠道扁平化趨勢加強,鞋業批發商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於是從2005年開始,他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幫大品牌企業做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和代工生産,相比之下,訂單與利潤得到保證。

  然而,在電商的衝擊下,傳統的鞋業在2013年也遭遇“寒冬”。以女鞋為例,據國內四大女鞋類上市公司發佈的財務數據顯示,其中“達芙妮”2013年核心品牌同店銷售下跌10.4%;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的3個月,“百麗”內地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2.7%,是自2007年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

  作為産業上游的製鞋業受影響更為明顯。傳統的製鞋業始終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在人工成本增大、原材料上漲、庫存壓力大的情況下,製鞋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少製鞋企業遭遇生存危機。

  以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為例,鼎盛時期九江鞋廠多達100多家,而如今只剩下20多家。“缺乏自主品牌是南海鞋業衰退的重要原因。”一位行業人士稱。

  潘健章嗅到了危機,也意識到應該轉型,然而,國內鞋業江山已由幾大品牌矗立,應該從何處著手去創立自主品牌呢?

  功能化讓産品脫穎而出

  “每個人都需要穿鞋子,有企業將鞋子當成一種介質,加入了科技新元素,創新出來‘防丟鞋’,這樣的新功能擊中了市場的消費者訴求,也就能夠在行業競爭之中突圍出來。”潘健章也想在“功能化”上下功夫。

  2012年初,他與有著近30年足健經驗的“TOG加拿大足健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成為GaitScanTM健足儀和TOG健康定制減壓鞋墊中國區的唯一總代理。

  “TOG採集了龐大的人體腳部數據,通過數據做出專業的分析,研究出了減壓鞋墊。”潘健章説,TOG的産品主要還是針對醫學矯形和治療保健,價格相對較高,一雙鞋墊都要3000多元以上,導致了TOG保健鞋墊難以在中國普及,但國內市場上對保健鞋墊的需求又相當大。因此,潘健章決定引進TOG保健鞋墊的技術,結合自己公司多年設計和製鞋的經驗,生産一款適合廣大消費者的保健鞋。

  “現在很多上班族,比如空姐、護士等,因為工種比較特殊,需要長時間站立。我們會根據不同的行業屬性,為該行業的上班人士定制能減少腳底壓力的保健鞋。”潘健章説,“站適”可以保健鞋幫助人們緩解、分散壓力,成為腳的保護品。之所以取名“站適”,是因為“適”乃“適”的繁體字,“站適”即站得舒適。

  潘健章表示,在普普通通的一雙鞋子的基礎上,實現功能化提升,讓産品在市場上突穎而出,産品附加值也得到提升。“現階段的創業不比當年,創立自主品牌,定位要更有聚焦,要做‘小而美’的創業,目的在於專門解決消費者某種訴求,或者通過創新産品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消費方式,正在於切中某個訴求去實現功能化。”

  採用“網際網路+個性定制”行銷模式

  事實上,5年來,鞋業行業擁抱網際網路,探討O2O的新行銷模式,各家鞋業通過不同的轉型創新嘗試,以應對用工成本日益升高、外貿訂單減少和整體經濟大環境低迷等內外因素等多層重壓。

  “網際網路+”可以給鞋業帶來怎麼樣的新活力?百麗集團電商副總裁胡琛榮的評判是,鞋業是一個電商化、網際網路化門檻很高的行業,目前仍舊處在初級階段,未來有巨大發展空間。

  潘章健選擇在銷售渠道方面,採用“網際網路+個性定制”的行銷模式。今年“五一”,首家“站適”O2O體驗館在南海萬達廣場正式開業。

  “消費者在體驗館內測試自己足底在行走和站立時承受壓力的數據,然後在網上選擇自己的喜歡的鞋款。我們根據消費者測量數據和所選款式製作鞋墊和鞋子,並保證每雙定制的保健鞋在一個月內可以發貨。”潘健章説,之後消費者需要換新鞋,直接在“站適”的網站上下訂單即可,因為消費者的足弓的測量數據都已經存儲在“站適”的數據庫中。

  此外,“站適”線上下還為單位團購的消費者提供免費到府測量足底數據的服務。據潘健章透露,通過前期推廣,“站適”已與國內幾家航空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為航空公司的員工定制減壓鞋。

  “站適”O2O體驗館的開設,除了起到品牌展示的作用,還可以為有意購買“站適”保健鞋的消費者提供線下體驗,讓消費者線上下充分了解到産品的性能。免費到府測量足底數據的服務,以及鞋子的個性定制,可以收集到大量消費者的數據,為線上購買提供了基礎,形成整個O2O的閉環。

  “量腳選鞋,鞋足驗配”,基於大數據下的私人定製鞋為“站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行銷模式。下階段“站適”將在重慶、上海、山東、福建和北京等地開設O2O體驗館。

  廣州成立新團隊進行二次創業

  ■關注

  廣州成立新團隊進行二次創業

  在潘健章眼中,無論是B2B還是O2O,都只是一種商業模式,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商業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些傳統企業轉型做電商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決策者固有的思維和用人觀念沒有改變。”潘健章説,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之後,決策者往往會用以前的成功經驗來面對新事物。比如出現電商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後,很多傳統企業成立了電商部門來應對網際網路的衝擊。但是電商部門與傳統門店的經營團隊,思想和行為方式的差異非常大,如何將這兩幫人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以及如何分配兩個團隊之間的利益,是一個大難題。處理不好,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此,潘健章乾脆在廣州成立新的公司,組建新的團隊來經營“站適”。

  “‘站適’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員都是新招聘的。”潘健章説,由於ODM這一塊的業務,經過十多年二十年的運作,已經非常成熟,所以他可以放心交給其他人打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則以重新創業的姿態,與一幫年輕人一起打造“站適”。“我非常看好80後、90後的年輕人,一旦有機會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就會非常專注和刻苦。”潘健章説。

  ■聚焦

  去庫存化保利潤:鞋業O2O的新實踐

  “傳統的鞋子銷售模式對於品牌商而言太多陷阱,往往會讓品牌商陷入困境。”潘健章説,目前很多傳統的名牌鞋企都存在高庫存的問題。因為鞋子跟服裝一樣,流行的變化速度太快,在上市之前,誰都不知道到底哪個款才是爆款。因此每個季度都必須要準備大量的新款上市,但能流行的爆款往往只有那幾個。“剩下的滯銷款怎麼辦?只能低價甚至是虧本促銷。要不然積壓在倉庫裏更糟糕。”潘健章説。

  此外,賣場的要價也會讓品牌商付出高昂的租金代價。潘健章説,近年來商業地産的開發熱潮導致現在城市裏出現大量的商業綜合體。品牌商如果不進大型的商業綜合體,則擔心無法覆蓋到消費群體。如果全面鋪開,租金和人工成本又居高不下。

  “我做電商就是要將這些陷阱和風險一一去掉。”潘健章説,“站適”生産的是個性定制的産品,基本上不存在庫存壓力。雖然消費者定制一雙“站適”保健鞋,可能最快也需要半個月才能拿到鞋子,但“站適”傳遞的是一種健康和為消費者量“足”定做的理念,所以消費者願意等,也不需要打價格戰而可以保有較好的利潤空間。

  “站適”每雙鞋定價在1000元左右,鼓勵以單位團購下訂,這樣達到一定數量後,價格可再打五折並送100元代金劵,即一雙保健減壓鞋只需400元左右。“現代人強調個性化,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都是一致的,‘站適’鞋強調保健的功能,這樣的定制化産品,並不是圍繞外觀做文章,而是更具科技含量。”據“站適”南海萬達廣場體驗館的工作人員吳先生透露,開業的首月(即5月份),共接待了350多名進店體驗的客人,其中有274人測量了足底數據,當中有206人下單定制保健鞋。統計數據顯示,下單的零售客人男女比較大概為4:6,以中年人居多。挑選的價位集中在600元-800元之間。另外,目前已經有兩家單位預約到府為員工測量足底數據,分別為一家學校和一家藥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