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長多為公職人員

  • 發佈時間:2015-06-12 05:34:51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日來,內蒙古自治區清退上千“高考移民”一事引發社會關注。“考前清退了1465人,考試當中又查實近40人,今年已查出‘高考移民’1500多人。”內蒙古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考務一處處長張培文説。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高考移民”的家長多為公職人員,各種“移民”手法也在不斷翻新。近40名經過重重闖關、在內蒙古參加了今年高考的“移民”考生,手中甚至持有由內蒙古當地學校和教育局出具的連續就讀的假證明。

  “公職人員在搞‘高考移民’,‘沒頭沒臉’的辦不了”

  今年,內蒙古繼續嚴厲打擊“高考移民”。在此次清退的1465人中,包括參加預報名被發現而未正式報名的828人,按自治區政策願意最終報專科院校留下考試的477人,因完全不符條件被取消報考資格的75人,公安部門查實戶籍造假後清退的85人。

  記者在內蒙古相關情況通報中看到,還有10932名持外地身份證、參加過全區高三學業水準考試的學生未在內蒙古報考。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學生看“查得緊”,主動提前撤回了老家。

  內蒙古方面今年5月向河北省紀委發出的《關於商請查處河北省公職人員組織參與高考移民的函》中稱,1300多名持外省身份證考生的父母,相當一部分是河北省公職人員,且列出183個家長的所在單位。

  名單顯示,這些家長的供職單位包括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河北師範大學、唐山市第一中學、唐山市稅務局、灤南縣人大、固安縣中醫院、宣化縣財政局、秦皇島市環保局、邯鄲市政協、張家口市交通局、承德市司法局等。

  “公職人員在搞‘高考移民’,‘沒頭沒臉’的也辦不了。”內蒙古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負責人説,今年高考報名工作啟動以來,幾批近年遷入戶口的學生家長頻繁要求孩子在這裡參加高考。公安機關查證,他們多數是公職人員,有的還是單位領導。

  “他們在老家接受高水準的教育,卻要來這裡和我們爭搶招生指標,太不公平了。”8日下午,走出考場的多位內蒙古考生説,嚴厲打擊“高考移民”是當地考生的一致呼聲。

  近些年,內蒙古成為“高考移民”重災區。“上千‘高考移民’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內蒙古“高考移民”聯合調查組一位負責人説,“高考移民”考生絕大多數成績較好,他們主要圖的是擠佔部委院校本科一批計劃招生名額,上更好的大學。內蒙古今年有19.9萬人參加高考,國家下達全區的本科一批部屬高校招生名額只有6000余個。

  想方設法搞移民,手段不斷翻新

  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這些“高考移民”的主要操作辦法是,把學生戶口遷到內蒙古某旗縣,再到其他旗縣辦假學籍,每逢學業水準考試等重要節點回來“應卯”,其餘時間均在原籍就讀。

  2014年11月,根據群眾舉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對所轄的曙光、開來兩所民辦中學高三班突擊檢查發現,持區外身份證號的690名學生中,590人“空挂學籍”。

  “手段不斷在翻新。”調查組負責人説,“高考移民”主要來自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河北居多。前幾年他們通過在內蒙古買房、投親靠友把戶口遷來,再辦理假學籍,如今又有新手法。

  ——利用“廢戶”辦假戶。他們在內蒙古一些公安派出所“找人”,套用當地作廢的戶籍落戶,連同姓名、身份證號都是假的。他們在老家的戶口保持不動,只是以內蒙古人的身份參加高考。今年高考前一天,多倫縣就查出3名這樣的“高考移民”。

  ——利用職高搞“迂迴”。內蒙古職業高中招生不限制戶籍,一些外省籍學生便來註冊職高假學籍,最後順理成章以職業高中或職教中心學生的名義在這裡參加高考。

  ——人、戶、學籍均分離。幾天前,內蒙古查獲的某“高考移民”,戶籍在呼倫貝爾市,學籍在烏蘭察布市豐鎮市,“借讀”學校在包頭市。最後查明,其本人一直在河北老家讀書。

  剛剛結束的高考期間,內蒙古包頭市群眾舉報説,發現了幾十個“高考移民”參加了考試。經初步查證,這些考生“移民”形式大體屬於以上幾種,之所以能參加考試,有的是當地學校和教育局出具了連續就讀的證明,有的是其他單位為其出具了家庭在內蒙古實際生活的證明,還有的提供了本人及家長的虛假資訊。目前,內蒙古有關部門正在查辦,一旦查實將取消錄取資格,錄取後被查實也將被取消學籍。

  “不能讓任何一名學生無緣高考”,政策漏洞需要合力封堵

  “實際上這些學生都參加了考試。”內蒙古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負責人説,今年上半年他們與所清退考生原籍地教育部門頻繁協商,考生最終都回老家參加了考試。5月25日,河北有關方面還為幾十個學生報了名;6月6日最後2名學生簽名承諾按內蒙古政策只報考專科院校,被允許在內蒙古參加考試。“不能讓任何一名學生無緣高考。”

  根據國家政策,內蒙古2013年3月修訂出臺了《關於區外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內蒙古參加中考和高考工作的意見》,對於從區外遷入的考生參加高考作出了明確規定。考慮到政策的過渡,2013年11月底又確定,戶籍從區外遷入者2014年高考報名時對其家長條件暫不作要求,但從2015年起須全面符合條件。

  有“高考移民”家長對記者説:“我們的戶口遷移遵循國家戶籍管理規定,孩子在內蒙古參加高考受法律保護。”

  對於“戶口合法,報名資格不符政策”,內蒙古昆峰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林剛説,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明確,學籍是一個學生屬於某校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資格;凡屬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學籍者,一經查實,取消學籍。“儘管戶口合法,但政府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形成的規範性文件也具備法律效力。”他説,“空挂學籍”是一種違規行為,正是政策所要打擊的對象。

  “眼下看來,操作‘高考移民’的家長們害人害己、得不償失。”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劉波説,“高考移民”影響當地考生的錄取率,也會給“移民”考生帶來不利影響。

  有關人士認為,“高考移民”成因較複雜,除高考制度本身之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部門利益也在推波助瀾。

  內蒙古豐鎮市前幾年搞“售房落戶”行銷政策,吸引來河北、山西等省份大批購房者,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讓子女在這裡參加高考。有的地方前幾年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把給外地企業工作人員隨遷子女落戶作為優惠條件。這些“土政策”留下不少可鑽空子。

  有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大量的“高考移民”,説明我國高考制度還需大力改革,均衡教育須加強,應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錄取線等。“需要各地政府和公安戶籍管理等部門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封堵漏洞。”內蒙古教育廳廳長侯元説。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