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播下善良和愛的種子

  • 發佈時間:2015-06-12 05:31: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程天賜王小川文/圖

  天光剛剛爬上窗棱,大地還沒有從沉睡中甦醒,趙佔國已經穿戴整齊站在了留守兒童學校的操場上。這天是“六一”兒童節,他要和孩子們一起慶祝節日。

  “山區孩子也是祖國的花朵,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教育,讓留守兒童享受家庭般的溫暖,將這些留守兒童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我們的心願。”作為河北省興隆縣開發區實險學校(留守兒童學校)的創辦者和校長,趙佔國8年來帶領同事們精心呵護,無私奉獻,使這所民辦小學聞名遐邇,成為留守兒童家長放心託付的學校。小升初的統一考試成績名列全縣前茅。在這裡,孩子們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一片愛的天空。

  孩子來到學校就像回到家

  進入留守兒童學校的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在性格上比較乖僻,有時很難與同齡孩子融合在一起,甚至會做出一些傷害同學的舉動。

  劉欣萌今年12歲,卻就讀于學校的一年級。班主任龔心媛説,欣萌從小遠離父母,愛髮發脾氣,不愛學習,甚至會動手打人。由於這個原因,附近的幾所公辦學校都上不下去了,最後本應上三年級的她來留守兒童學校一年級就讀。

  為了培養教育好這個女生,龔心媛利用“激勵、賞識、參與、期待”的教育思想,耐心地對她進行溝通引導教育,讓她找到了歸屬感。如今,劉欣萌有了很大的改變,開朗活潑,學習成績也上來了。“其實我也會想家,想爸爸媽媽,很久都沒有和他們見面了。但在學校,有老師照顧我,同學陪著我,我真的很開心快樂。”小女孩抬起頭,清澈的眼睛裏挂著晶瑩的淚珠。真情的眼淚,一半是思念父母,一半是對老師、同學情的感恩、感謝。

  在留守兒童學校的宿舍區,洗刷乾淨的球鞋五顏六色,整齊地排在窗臺上;宿舍內是折疊得棱角分明的被褥,墻上是孩子們用幼稚的筆觸寫下的文字:我們的家。校園內慶祝“六一”的展板上,是孩子們用蠟筆手繪的美術作品,有溫暖的綠樹紅花,可愛的海綿寶寶,浩瀚的宇宙星河……一幅幅作品透露著孩子們的生機活力和健康快樂的性格。

  為了踐行讓留守兒童都能上學的承諾,趙佔國對個別特殊困難的孩子,如單親、組闔家庭的孩子,孤兒、棄兒或半棄兒、雙胞胎等,每天10元學費也進行了減免。曾經有位學生的家長半年沒有在學校出現過,學生的各項費用拖欠很多。趙校長了解情況之後,決定自己出資,繼續供養著這名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

  學校教務處主任李成介紹:“學生絕大多數是來自興隆縣各鄉村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沒有時間照顧他們,他們在家中缺少關愛。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

  大清早,鳥雀還在樹叢裏偷懶,興隆縣大水泉鄉的山路上,六年級小學生閆麗佳已經在趕往縣城留守兒童寄宿學校的路上。一個年邁的奶奶,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媽媽,一個務工時被砸傷成為殘疾的爸爸,這是小麗佳每天所要面對的生活,她才是個13歲的孩子。每個週末回家,她忙著幹農活,洗衣服,照顧一家人;週一早上爬起來就給家人做早飯,打掃屋子,安排好一切後去上學。雖然很累,但小麗佳從來不叫苦。

  來到學校上學後,離家遠了,小麗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她經常會含著淚説:“不知道奶奶身體咋樣,不知道媽媽好點沒,他們吃得飽嗎,衣服臟了咋辦呀……”在這樣的情況下,小麗佳依然沒有影響學習,她深知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做個好學生,一直是她追求的目標。她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來養我的爸爸媽媽和奶奶。”

  興隆縣開發區留守兒童學校的孩子們儘管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生活的艱辛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但面對生活,他們始終堅強如同冬日臘梅,傲然與困苦對立。

  “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給他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本領,才能真正改變一個家庭的困苦現狀。對這些家庭來説,每一個留守兒童就是一個希望。”學校二年級主任鄭智華説。

  為了不讓留守孩子因為家庭原因而輟學,而不能夠享受美好的童年,趙佔國和他的同事們對在校生實行親情化關懷教育。各個年級都有課外文體興趣小組,開設“科技故事”、“國語經典”和“可愛的興隆”課,成立“志願母親服務隊”等,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全天候看護、關愛。

  校長打工為貼補學校費用

  回想起創辦這所學校8年來的點點滴滴,趙佔國感慨良多。

  趙佔國從小就想當一名人民教師,1977年走上教師崗位,在鄉鎮學校默默耕耘20多載。2000年,趙佔國主動請纓到北京創建了興隆縣教育系統駐京資訊工作站,他要將城市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資源引入農村,造福家鄉霧靈山區的孩子。

  接觸了很多教學單位和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趙佔國內心萌發了一個想法:“為父母忙於工作無暇照顧的留守兒童辦一所能夠享受家庭般溫暖的學校,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教育。”就這樣,興隆縣第一所民辦留守兒童學校——開發區實驗學校誕生了。

  2007年,學校初辦時暑期開學僅有27名在校學生,桌椅板凳辦公用品全是幾個老師一點點拼湊積攢起來的。那段日子真是難啊,但他們挺過來了。到目前,在校生總數達130人,已畢業學生900余人。學校各項工作步入規範、良性發展軌道,廣大學生家長把興隆開發區實驗學校親切地稱為“留守兒童之家”。

  運營一所學校要耗費大量資金,學校收取低廉的學生費用不能滿足學校運營需要,而教育系統的補助撥款又很有限。該怎麼辦?身為打工子弟學校校長的趙佔國,也在北京做起了打工者。

  “趙校長百忙中抽時間去給城裏學生做家教,掙了錢再拿回來交給留守兒童學校來用。北京到興隆縣來回車程要5個小時,趙佔國最多時候一週要跑四趟,要知道他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談起趙校長的付出,薛倩老師忍不住紅了眼圈。

  讓孩子感受社會溫暖美好

  德不孤,必有鄰。在趙佔國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興隆縣留守兒童學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志願者與學校建立了“大手拉小手,你我相助伴成長”長期幫扶關係,為留守兒童學校捐助教學設備、“免費午餐”等。中科院附屬實險學校、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早培班等與興隆留守兒童學校開展了“手拉手”共建活動。前不久,興隆留守兒童學校受邀組織70名學生代表,在校長和教師帶領下,來到北京大學參加專為他們舉辦的迎“六一”聯歡會。孩子們站在北大校園裏清脆響亮地背誦《三字經》,表演抖空竹等拿手節目,掌聲、笑聲響徹了整個校園。

  “愛心共建活動,讓留守孩子感受到人間和社會是美好的、溫暖的。心中從小種下善良和愛的種子,長大就會回報社會愛心和美好,就不會走向犯罪。許多社會問題,根子在教育。”趙佔國説,“每次看見留守孩子們陽光、自信、快樂的表現,心裏就有説不出的高興,覺得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