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大股東瘋狂減持

  • 發佈時間:2015-06-11 09:34:06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1世紀

  上市公司的各路“大小非”都開始瘋狂地選擇“落袋為安”,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行為已經到了“慌不擇路”的狀態,這也就使得違規減持者比比皆是。10家公司6月“邂逅”監管函

  自大盤指數開始衝擊5000點之後,上市公司的各路“大小非”都開始瘋狂地選擇“落袋為安”,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行為已經到了“慌不擇路”的狀態,這也就使得違規減持者比比皆是。

  6月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佈兩份監管函分別給了科泰電源金力泰,涉及的事由均是“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近期超比例減持,並且未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案例,在這場“看誰跑得快”的競賽中,6月1日到9日,深交所已經發了10份關於違規減持的監管函,涉及10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或高管。

  “如果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小非’違規減持的案例,這種市場風險已經不言而喻。”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市場的結構性泡沫很高,泡沫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現在很多投資者都在賭,自己能在泡沫破裂之前比別人先跑掉,而這種超比例違規減持的案例集中出現已經意味著泡沫就要破裂了。”大股東“著急”套現

  金力泰5月18日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吳國政于2015年5月14日、15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6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30%。截至公告披露日,吳國政已累計減持公司股票18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88%。深交所的監管函明確指出,吳國政超比例減持,並且未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科泰電源5月26日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科泰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科泰控股)于2015年5月20日至25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9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約2.8125%。

  深交所的監管函明確指出“科泰控股在近期超比例減持,並且未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導致出現違規減持。”這是因為自上市以來,科泰控股累計減持比例為5.9375%,這意味著科泰控股在5月22日減持300萬股之後就達到了累計5%的比例,從5月22日晚到5月25日,科泰控股有足夠的時間發佈權益變動書,但是它不僅沒及時履行披露義務,反而“變本加厲”地選擇在5月25日繼續減持300萬股。科泰電源直到5月25日晚才對外發佈了控股股東減持的資訊。同樣存在控股股東違規減持的還有松芝股份,該公司在6月2日被深交所出具警示函,涉及事由就是“公司控股股東陳福成減持股份達5%後,未按規定及時履行報告及披露義務,違規繼續減持。”

  松芝股份5月26日發佈的公告顯示,2014年5月27日至2015年5月22日,陳福成累計減持松芝股份股票2388.7582萬股,減持比例為5.91%。“因為實際控制人在減持的時候多數選擇整數股份進行大宗交易,如400萬股這樣,這就導致減持超比例的一個主要原因。”“小非”同樣問題多

  和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減持套現“慌不擇路”一樣,部分上市公司的“小非們”同樣選擇違規減持。今年6月以來,被深交所發監管函的“小非”達到4家,涉及4家上市公司,其中國興地産涉及事由是“公司5%以上的股東北京融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融達投資)超比例減持上市公司股份”、衛寧軟體是“股東劉寧超比例減持公司股份”、涪陵榨菜是“持股5%以上股東東兆長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兆長泰)減持股份比例達5%時未及時履行披露和告知義務,違規繼續減持”、嘉興絲綢是“持股5%以上股東浙江凱喜雅國際股份有減持公司(下凱喜雅國際)股份比例達5%時未及時履行披露和告知義務,違規繼續減持”。

  根據國興地産6月2日公告顯示,北京融達投資于2014年10月27日至2015年6月1日累計減持1027.7647萬股,佔國興地産現有股本的5.68%。

  東兆長泰減持涪陵榨菜的日期分別是4個交易日,即4月14日、24日、28日和5月28日,分別減持201.82萬股、309.24萬股、397.98萬股和 516.44 萬股,佔比為 1.00%、1.53%、1.98%和2.56%,合計減持達到7.07%。

  同樣,凱喜雅國際于2015年4月8日至2015年5月28日期間累計減持25005,237股嘉興絲綢,佔公司總股本的6.34%。

  劉寧減持衛寧軟體的案例較為特殊,2014年9月5日至2015年6月2日,劉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衛寧軟體1830萬股,累計減持比例為4.94%,加上因股權激勵計劃行權因素而被動稀釋的持股變動0.3%部分,劉寧累計持股變動比例就變為5.24%。

  另外,上市公司高管違規買賣股票也是近期深交所下發監管函的一個重點,僅6月以來就達到3起。

  6月4日,瀋陽化工的涉及事由是“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明違規賣出其所持的公司股票,構成短線交易”;6月1日,五糧液是“公司副總經理葉偉泉敏感期(2015年一季報披露前30日內)賣出16000股公司股票”;6月1日,奧瑞金是“公司監事馬斌雲配偶在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窗口期違規交易公司股票”。

  WIND數據顯示,5月限售股減持市值合計1090.64億元,而6月1日到8日的減持市值就已經達到410.10億元,可見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們減持行為的加劇。

  再加上6月以來深交所頻繁出具的關於“超比例違規繼續減持”監管函,對於目前結構性泡沫已經存在的A股市場來説,“大小非”作為産業資本,其行為模式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小,只有其對宏觀經濟增長和市場前景的看淡,其持籌的意願才會自然被弱化,因此,資本市場的每一次利好政策就成為其“慌不擇路”出逃的契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