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雨花臺區全力推進生態水利建設

  • 發佈時間:2015-06-10 06:34:21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雨花臺區域內河湖密布,水網縱橫,境內河道長度54公里,堤防總長度64.1公里。為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打造濱江特色的城市風貌,近年來,該區圍繞“安全、資源、生態、治法、人文”五個水利,加大生態水利建設力度,一幅人水和諧生態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工程“清水”:管養分離,市場運作,政府買單

  工程“清水”措施,就是通過“管養分離、市場運作”模式,政府財政買單形式,建立長效養護機制。

  今年,雨花臺區把“區管骨幹河道和街道級河道長效管養”列入全區2015年度水利項目計劃,區級財政投入養護經費313萬元。在板橋河、江寧河等4條骨幹河道的養護中,通過招投標,選取有資質的專業養護隊伍進行“打理”,徹底實現“管養分離”。為確保養護效果,聘請監理人員對日常管養情況進行監督;街道級河道長效管養由所在街道負責,區水利部門制定長效管養的標準要求、考核辦法等,強化日常巡查監管,考核達標後給予適當的養護補助經費。

  長效養護機制建立,成效明顯。如過去的南南河,因沿河居住的多為外來務工人員,且多數從事廢舊品收購工作,隨意拋棄廢舊物、垃圾入河、違章堆放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南南河漂浮物劇增,水環境不盡如人意,經過南南河一期整治工程和日常的巡查養護,這條昔日的“白色的河”,臟亂的河面貌大為改善。

  今年全區又投資200萬元,開展河道、河塘清淤清雜清障工程,共清淤、清雜9條河溝、2面塘,清淤土方20萬立方,清雜9萬平方米,邊坡平整3萬立方。今年在雨花經濟開發區沿汽渡線、保雙路沿線4條共計5公里河道、河塘種植蘆葦、蒲葦、菖蒲、水蔥、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睡蓮等水生植物,岸坡播散二月蘭草籽、種植垂柳、紅葉石楠等。目前清淤、清雜和水生植物栽種工程已基本完成。

  規劃“活水”:暢通水系,讓水流起來、動起來

  常言道:“流水不腐”。規劃“活水”目的就是暢通水系,讓水流起來、動起來,徹底改變“斷頭河”、“死水溝”等現象。

  近年來雨花臺區城市建設持續加速,建設及開發佔用水域面積,填埋河道和水塘,人為地破壞了河網水系的自然水迴圈,水體的流動性和自凈能力大大降低,造成河道黑臭。如何讓區域內水“活”起來?從近年來的治水實踐來看,要解決好水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超前謀劃、系統規劃,才能在水利現代化建設中做到有的放矢,步步為“贏”。因此,全區非常重視水利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以規劃引領水利建設,用規劃描繪水利藍圖。

  據了解,今年著手編制《南京市雨花臺區水環境綜合規劃》,對水資源保護、城鄉防洪除澇、城鄉供水、用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收利用、水土保持、地下水利用保護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取水許可、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預計12月份完成整個規劃編制工作,為河道治理、管理保護和沿河區域開發建設提供基礎依據。此外,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對涉及全區一江六河的所有幹河水系、內部水系進行輪流清淤,重新梳理水系,分類改造,確保河道通暢。同時,加大引水調水工程建設,使區域內水系暢通,真正的“活”起來,努力把雨花打造成親水之城、園林之城、宜居之。

  通訊員 王小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