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夯實城市基礎 給管線安個“家”

  • 發佈時間:2015-06-10 06:08: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財政部公佈的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名單中,蘇州是江蘇省唯一入圍的城市。《經濟日報》記者通過實地採訪了解到,從2003年起,蘇州就開始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探索,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且在制度設定和經營管理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創新模式。

  提高效能——

  破解“拉鏈馬路”難題

  月亮灣綜合管廊是蘇州市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全長920米。記者從“T”形橫線的一端步入,便來到一個由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管廊。其形狀類似防空洞,寬3米、高3.4米,沿著約1米寬的中間通道,右側是一排長長的鋼鐵支架,如同“超市貨架”,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消防與監控線路、電力線路、通信網路等線路,還預留供電等支架。值班長孫風江告訴我們,這是為2萬伏以上的高壓電路準備的。整個管廊設有智慧控制和監控設施,分5個區域,每個區域有進、出風口和排澇設施等。

  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設中,馬路被“開膛破肚”是常有現象。蘇州市地下管線管理所所長王香治説,“傳統地下管線使用壽命一般為20多年,而地下綜合管廊要達到100年的設計標準。”據王香治介紹,2014年,蘇州市地下管線管理所共收到各類管線建設(挖掘)申請304件,共發放行政許可證249件,涉及管線約1.9萬米。除市政設施修復費用以外,造成的環境污染、安全隱患、交通堵塞、汽車油耗等“隱形成本”難以估量。蘇州要求在綜合管廊建設中,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熱力等7大類18種都納入同一“腔體”,不僅解決了“拉鏈馬路”問題,而且對於管線使用週期、壽命及維護都有好處。

  從資源節約的角度來看,管線有個“家”勢在必行,但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區,目前普遍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還不現實。“老城區道路資源緊張、建設難度更大,因此短期內並沒有建設規劃。”蘇州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徐春明説,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浩大,如果城市現有管線運作正常的話,最好不要大動。他認為,從蘇州的探索來看,城市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最好結合道路新建、擴建、重建等工程規劃地下管廊建設。若單純為建設管廊特意開挖路面,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擾民和浪費。

  借力社會資本——

  確定PPP經營管理模式

  月亮灣工程造價約4000萬元,每年日常維護費約70萬元,由政府包辦,免費提供給各類管網單位使用。但在後來桑田灣、城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基本確定了PPP的經營管理模式。

  2014年,蘇州市政府明確由蘇州城投公司按PPP模式牽頭組建蘇州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開發有限公司,同時還成立了以市長為首的地下綜合管廊工作領導小組。管廊公司以政府授權的特許經營權為保證,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管廊建設;同時與入廊的管線單位簽訂入廊協議,將按照空間比例或售或租,轉讓給使用單位,逐漸收回成本。公司實行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目前管廊公司由蘇州城投、水務、供電等單位共同出資設立。

  構建法制基石——

  確保管線全部入“廊”

  根據蘇州試點方案,2017年前,蘇州將會建設5條總長度達31.2公里地下綜合管廊,總投資達39.3億元。未來10年,蘇州將建成177公里、各縣市也將同步建設100公里以上的地下綜合管廊。為此,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必須要有體制保證、法律保障。

  2003年蘇州就設立了全國第一家獨立於市容市政之外的管線管理所。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區主次幹路管線的普查,地下管線數據庫和資訊管理系統已建成投用。2008年以來編制了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體系。但目前卻再次遭遇了法律制度的瓶頸。

  根據《蘇州市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凡是地下綜合管廊覆蓋區域,所有管線全部入“廊”。但管網單位不買賬的又奈何不了,處罰無依據。城市樓盤建設工程中“三通”等輔助性工程,開工建設只要辦理“開挖施工許可證”即可,許多管線企業出於成本考慮,直接在馬路或花壇開挖,也無相關的法規制約。

  王香治説,目前國家尚無管網施工許可法律依據,但蘇州市人大正參照國家有關的法律醞釀相關法規,否則建再長的管廊也無法終結“拉鏈馬路”的歷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