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燒香拜佛求運勢,高考“焦慮症”折射哪些教育缺失

  • 發佈時間:2015-06-10 01:31: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觀察

  一年一度的高考9日結束。今年高考期間,多地出現了各種集體“求運”現象:人們蜂擁至寺廟下跪求佛,上千家長爭相燒香拜“神樹”險釀火災,企業借勢搬出孔子“真身”祈求考試成功……

  高考恢復30多年後的今天,考生錄取率不斷攀升,多數省份已經接近80%。那麼,為什麼有些家長依然如此不安與焦慮?

  “求考運”燒香拜佛

  鏡頭一:蜂擁進入寺廟、道觀求佛。6月5日,高考前夕,廣州市的道觀三元宮一大清早開門,便有大批家長和學生入內祈求庇祐。在網路上搜索“高考”“寺廟”等關鍵詞,結果顯示的多是各地家長到寺廟求佛的資訊,還有帖子諮詢為高考學生燒香去哪個寺廟靈驗。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學校專門組織學生到寺廟集體吃齋、燒香。

  鏡頭二:老柳樹變身“神樹”,上千家長爭相燒香險釀火災。6月1日淩晨,即今年高考前最後一個“農曆十五”,上千家長爭相搶拜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東北角的“神樹”,差點引發火災。那棵樹齡幾十年的老柳樹被視為能帶來福祉的“神樹”。

  鏡頭三:隨著祈福、求佛的家長和學生規模越來越大,一些企業借勢開展經營活動,形成另類高考産業。5月30日,河南一些景區和企業在某書院組織上千人的旅遊活動,現場請出孔子及其10大弟子的塑像,宣稱為中高考學生祈福。

  錄取率已接近80%,焦慮為何並未減弱?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高考恢復30多年來,我國中學畢業生上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大。多數省份的高考錄取率也從當初的不足5%提高到接近80%,不少省份的錄取率已超過80%。

  錄取率這麼高,家長的焦慮為何越來越嚴重,並日趨從個體行為變成集體行為?

  但求心安是絕大多數家長的共同心理,不少考生和家長都擔心考試出現“意外”。即便是一貫名列前茅的學生,也不敢保證次次都能穩定發揮。一些優秀學生高考失利的例子並不鮮見。這些偶然性的小概率事件,被歸結為運氣不好。

  8日,一名在廣州市第二十一中門前等孩子考試結束的家長説:“求神拜佛賜考運,我們也知道應該算迷信,但大家寧可信其有,就是求個心安。”而通訊技術帶來的資訊傳播廣泛,則將個人行為逐步放大、匯聚成集體行為。“家長之間的朋友圈常常發各種消息和感受,很多企業甚至學校也主動提供一些服務滿足大家的需求。”這位家長説。

  更重要的是,家長們集體性焦慮的背後有其現實背景。其中之一就是當前社會觀念中上職業院校就“低人一等”的心態。廣州市增城區派潭中學高三學生謝海玲説:“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考上好大學,但既然上了高中,大家肯定還是要拼本科的,實在考不上本科才會選高職院校。”在不少家長的眼中,上了職業院校以後就是“一輩子在工廠幹活的命”。

  長久積累的對職業教育的歧視,促使千軍萬馬爭搶擠入少數名校,令不少家長陷入集體焦慮。近年來,高校數量急劇增加,職業院校佔了相當高的比重。“受限于職業教育吸引力不足等原因,部分高職院校的報到率不高。不少學生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卻不來,一些高職院校招生仍存在‘吃不飽’的現象。”廣東省政府督學鐘院生説。

  秦賓的母親從高考前半年就開始憂心忡忡,她覺得兒子至少應該要考上華南理工大學才行,但秦賓的成績離華南理工大學分數水準還有一段距離。她説:“名牌大學的教育肯定跟一般的不一樣,以後畢業找工作都容易很多,保險多了。最近到寺廟求佛的家長特別多,我也去買了個佛像。”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分佈不均衡,造成對名校的激烈追逐,也在另外一個層面造成考生和家長的焦慮。

  “為了孩子能上名校,家長們千方百計想盡辦法。”21世紀教育學院副院長熊丙奇説。

  讓高考回歸理性和安靜

  高考的結果是否理想,主要取決於學生個體平時的學習,也需要家長和社會環境的平靜與克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尹韻公説,民眾通過求神拜佛滿足個人訴求的行為古已有之,但當這種行為從個人發展成為有組織的集體行為時,其弊端就集中放大了,需要引起關注。這些行為表面看似為舒緩壓力,實際上更可能放大整個社會氛圍的焦慮,反而讓考生壓力更大。

  尹韻公説,從孩子的成長來説,高考之年的學生們已基本成年,高考就是他們成年的第一場洗禮,家長們可以更理性一些,讓考生接受成長中必須付出的努力和面對的困難。同時,學校也應對家長提供盡可能多的正確引導,尤其不能給家長傳達一些誤導性的資訊,如一些學校搞誓師大會的舉動則根本不應該。

  經多年努力,我國高校在校生規模顯著提高,上大學已不再是難事。但隨著公眾對高等教育的品質要求和選擇性加強,我國教育供需關係已發生根本性變化,這也要求高考和高校管理進一步改革。

  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新的招考制度改革已經確定了“一年多考”的思路,也將在三年後實現部分科目的一年多考,如英語和學業水準考試的各科,“一考定終身”將成為歷史。

  與此同時,專家建議,應注重解決職業教育的困境。當前,國家正計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但職業教育不僅在眾多考生家長心中認可度低,在現實中也面臨一些或明或暗的歧視性待遇。熊丙奇認為,應當為職業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消除職業院校“低人一等”的社會偏見。(據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