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戶改應讓公眾多些“獲得感”

  • 發佈時間:2015-06-10 00:5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方版”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正加速出臺。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截至目前,已有17個地區推出省級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意見內容看,幾乎所有省份都提出建立居住證制度,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以及細化落戶政策等。

  網民認為,當前戶改進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民意期待相比,尚存差距,未來應進一步明確地方戶改的細節及推進時間表,少些“模糊地帶”,讓公眾多一些“獲得感”。

  權利落實恐非易事

  “長期以來,一冊小小戶口本,如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橫在農民和城市之間。現在多地明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並明確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將大大消除對農民和農民工的身份歧視。”網民“扯扯就好”説。

  也有一些網民擔心戶改權利落實不易。“為什麼還有近半數省份未出臺相關細則?為什麼城市越發達,戶改推進越緩慢?拿北京來説,申請個居住證難於上青天。一大堆苛刻條件等著你呢。現在暫住證取消了,居住證又辦不下來,真成‘黑戶’了。”網民“青年小二”説。

  “據説多數省份的改革意見都沿襲了‘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中的內容。這種‘複製’或者‘照搬’的做法給人的印像是應付差事。”網民“馮海寧”分析稱,推行戶籍改革需要地方政府在教育、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增加財政投入,提供相關公共服務,這對地方政府來説壓力不小,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對待戶籍改革的真實心態是能拖則拖。

  重在消除福利不公

  網民“別惹螞蟻”説,特大城市戶改推行緩慢,是因為戶籍背後粘連著大量教育、就業、社保、醫療等福利。曾有統計顯示,某市戶口有80余項福利。福利待遇差別何時消除,或者説改革能消除多少不公?

  網民“張楓逸”説,承載多少公共福利,決定著居住證的含金量。過去,一些城市為居住證附加了諸如金融服務、電子政務、電信充值、社會性便民服務等五花八門的功能,卻未從實質上涵蓋就業培訓、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流動人口最為關心也最有分量的市民待遇,導致居住證叫好不叫座。如今,各地出臺的戶籍改革意見中,依舊對相關福利語焉不詳,這不免會讓翹首以盼的公眾失望。

  網民“馮海寧”説,在福利相關事宜規定模糊的情況下,“戶改”可能淪為“空改”。很多實質東西不明確就無法操作,而外來人口、居住證持有者則遲遲不能享受改革紅利,這樣一來,改革就達不到預期效果。

  讓改革少些“模糊地帶”

  網民“梁建強”説,戶籍制度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少些“模糊地帶”,方能讓公眾多一些“獲得感”。平衡好不同群體的多樣訴求,夯實改革中的每一個民生細節,並將其及時納入制度之中予以明確,方能讓百姓更好地感知“改革溫度”。

  還有網民指出,各地在細化政策上仍然“語焉不詳”,或與目前“國家版”的頂層設計尚未正式出臺有關。為此,應儘快出臺《居住證管理辦法》,指導、規範地方推進戶籍改革,也要對地方改革意見進行嚴格把關,凡是不符合要求、“語焉不詳”的,都應該重新制定,並盡可能明確地方出臺改革意見的期限。

  網民“任海平”表示,戶改的最終目標,要讓購房購車、入學就業、社會保障逐步掙脫身份的藩籬,真正回歸於市場與社會。如此,“戶改”紛爭才終會塵埃落定。

  (記者 班娟娟 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