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養老需求呈現多元化 亟需綜合性方案解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6-09 15:00:41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億人,佔總人口的14.9%,預計未來這一數字還將不斷攀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家庭模式的轉變,解決養老問題成了不少家庭的頭等大事。養老服務的品質也決定了許多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那麼,哪方面的需求是現代養老最為急迫的問題?又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既要舒適又要“家的感覺”

  1982年第一次世界老年大會,提出“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是人道方面”的問題,有七項是老年人養老特別需求:獨立 、參與、照顧、自我充實、尊嚴、住宅、環境,其中住宅和環境的排名比較靠前,也是老年人比較關注的問題。

  相關專家認為,未來單純的居家養老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大部分國人所樂於看到並接受的養老模式是,既能滿足居家養老的親情維繫,又能實現健康維護和醫養結合,同時還兼有社區養老的規範管理與保障。

  “我理想中的養老生活應該是住在一個服務完善的社區裏,社區服務涵蓋醫療護理、日常照料和居家養老的基礎需求,最好還能提供度假養生服務。”北京多位退休老人向記者表示,傳統觀念中的“管吃管住、簡單護理”的養老模式已經無法讓他們滿意,他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感受,更傾向於接受帶有家庭溫暖的養老服務,即所有服務嵌入居家,和日常生活合為一體。

  “年輕人是安居樂業,對老年人來講則是安居樂養。”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熊必俊的觀點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普遍認同。

  “養老也需要私人定制化服務,我們希望養老社區建築産品形式豐富,風格多樣,有機融入地域文化,還能進行多樣性選擇。”從設計崗位退休的李明老人認為,養老機構要充分考慮到老人對硬體設施心理上、情感上的需求,尊重個體的差異,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來提供貼心服務,這樣才能保證老人飲食健康、起居安全、生活舒適。

  據調查了解,中國傳統的養老習慣是養老不離家,這就要求養老機構一方面能讓老人與子女的物理距離很近,另一方面也能讓老人在情感距離上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同時滿足他們對設施和情感的需求,有家的溫馨,又有專業人員幫助進行日常的健康維護和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而不單單再是“托老所”。

  社交與自我實現需求都不能少

  調查表明,老年人娛樂與精神需求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對其社交的需求不亞於年輕人,老人們還希望養老服務提供商從心理上尊重老人、關懷老人,並提供足夠的社交活動空間。

  對此,有心理學家表示:“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是一種愛與被愛的需要。老人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交流空間,需要更多的休閒空間和元素,需要更加完善的鄰里關係,和更加貼心的服務體系等等。而只有在這一階層的人群中,才會誕生所謂的鄰里社區養老型客戶以及管家服務等等。”

  記者在中國人壽健康養老北京體驗中心看到,其所展示的養老社區配置私人和公共活動空間,鼓勵老人參加社區活動或自發組織活動;從建築設計細節上關愛老人的身體和心理需要,並儘量隱蔽化。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制或參與家庭、鄰里、社區、社區間以及社會上的活動計劃,滿足文化與娛樂兩方面的消費需求。

  “在以人為本的養老理念引領下,養老社區要創建多層次的建築空間,形成全面涵蓋個人、家庭、鄰里、社區和社會的交往空間與生活圈。並能以居住的連續性、智慧化和隱蔽式適老化作為總體原則,實現建築産品設計和實施的兼顧,來滿足不同生命週期的個性化需求。”該體驗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工作中是社會的精英。這群人注重圈子和生活品質。“我希望金融企業能多設計一些創新型金融産品,來保障我們這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老年人群,並能夠享受到有保障、有品質、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剛從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崗位退休的張先生表示,在企業高管群體中,他們普遍希望“退而不休”,在發揮好養老財務規劃,積累養老儲備,獲取投資分紅收益的同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繼續發揮餘熱。讓養老問題高枕無憂,把紅利惠及全家,還能實現年輕時不能實現的夢想,回饋社會,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

  全方位呵護要“從一而終”

  調查顯示,要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僅僅停留于傳統的居家養老可能並不全面與實際,而公辦養老機構立足於社會基礎保障,不但稀缺,而且難以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因此,新型的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結合,很可能將成為未來養老的一大趨勢。

  通過調查走訪,記者發現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存在以下幾點需求規律:其一,大多數老年人要求社區養老服務方便、快捷、多樣、安全,突出個性化,強調差異化;其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文化娛樂、教育、旅遊、理財等方面都需要專業的機構服務;其三,大部分老年人希望養老機構能夠擴大老人的社會參與範圍,加強老人與社會的互動;其四,大部分老年人對大健康理念頗為看重,他們希望養老機構能幫助科學地排除或減少健康危險因素,達到保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

  “我們倡導通過綜合服務的設置,配合設施硬體建設,將被動養老轉化為主動養老,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強的生活方式。”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主動養老模式應充分尊重老人的個性需求,貫穿老人的全生命週期,依照老人的個性和身體條件制定獨一無二的照護計劃,並持續對照護方案進行評估和優化,以保證老人度過幸福的晚年。

  如今,以“養生+健康管理”、“一站式持續照顧退休養老+分時度假”、“各級護理+康復”等遵循生命週期特點,並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養老模式已經深入人心,並成為發展趨勢。

  其中,老年人最大的願望是能在所喜愛的居住環境中長期居住下去,並儘量保證在熟悉的環境中長久生活不搬離。專家認為,建造親情社區並讓老人在儘量長的時間內生活在自己喜愛和熟悉的環境裏,是對老年人特殊需要的考慮,更是維護對老年人權益的維護。當然,無論哪一種模式,都要從老年人需要出發,滿足老年人新的生活需要和人生追求,讓他們充分享受人間溫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