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碎片化影響全球貿易復蘇

  • 發佈時間:2015-06-08 1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麗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現實比小説還詭曲)”,用這句英文諺語來形容當前經濟形勢,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

  過去兩個多月裏,美國經濟像過山車一樣。先是復蘇跡象強勁,美聯儲加息也提上日程,隨後,5月29日出爐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今年年初收縮0.7%,而這種情況通常只會在衰退期才會出現,復蘇的希望曙光逐漸暗淡了下去。然而,第一季度不光是美國經濟表現很糟糕,全球其他經濟體的表現也參差不齊。

  跌幅創紀錄

  荷蘭是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大國,多年來一直名列世界服務貿易前十強。其經濟事務部下屬部門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每個月發佈全球96個國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進出口貿易量,其最近發佈的最新世界商品貿易監督報告稱,第一季度全球貿易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CPB自2005年開始都設定了一套貿易指數標準,初值為100,最新報告顯示,3月份該指數已經從去年12月的高峰值140.0下跌0.1%至136.5,而先前,該指數也有所下跌,1月和2月,分別下跌1.7%和0.7%。雖然跌幅在減少,但從峰值下跌了3.5點卻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

  CPB還表示,3月份全球貿易量環比降下降0.5%,第一季度整體下降0.8%,經濟復蘇有明顯放緩趨勢。報告還顯示,第一季度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進出口均呈較大跌幅,其中出口下降達4.5%。美國的進出口也有所下降,歐元區基本不變。全球僅中東歐地區出口有所增長,而日本進口大幅增長4.5%,其主要得益於4月份增稅前的突擊消費。

  只有調查數據也許並不能顯示出全球貿易的下滑的具體動態。有專家分析道,從南韓這個與歐美、中國和日本都有密切貿易往來的國家的主要數據也可以看出,全球貿易現狀比金融危機前更慘。

  南韓是巨大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被外界譽為全球經濟的“溫度計”。該國5月份出口同比暴跌10.9%(以美元計價),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同比跌幅,且進口也同樣大跌了15.3%。雖然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日元大幅貶值令南韓商品失去了競爭力,但英國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Gareth Leather認為,這並非主因,全球市場需求疲軟才是南韓出口暴跌的原因。

  “如果説日元貶值令日本的出口商獲取了更多的市場份額,那麼南韓的出口水準應該會比其他亞洲國家的表現更差,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Gareth Leather分析稱,儘管以美元計價的南韓出口暴跌,但以韓元計價,南韓的出口上個月也跌了超過3%。由此可見,匯率變化不是影響貿易量下跌的主因,關鍵還是全球需求疲軟導致。

  經合組織(OECD)近日也發佈報告稱,受美元升值和油價下跌影響,以美元計算,2015年一季度七國集團和金磚國家的國際貿易額出現大幅下跌,其中出口額環比下跌7.1%,進口額下跌9.5%。

  該機構報告顯示,美國出口額下跌7.1%,進口額下跌4.2%,部分原因是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勞資糾紛。英國出口額下跌12%,進口額下跌9.5%。日本出口額下跌3.5%,進口額下跌9.8%。在歐元區,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進出口額均大幅下滑,但以歐元計算,三國的進出口額則均上升約1%。

  金磚國家中,印度進出口總額下跌20%,創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中國進口額下跌14.3%,出口額下跌2.7%;受包括歐盟制裁在內的多重因素影響,以及油價下跌和盧布貶值的負面效應加深,俄羅斯進出口額業跌至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南非出口額下跌4.7%,進口額下跌4%。此外,印度尼西亞出口額下跌7.1%,進口額下跌4%。

  高盛預計,大宗商品市場走軟以及中國經濟從投資型轉向消費型的過渡,將對幹散貨貿易形成打壓,從而拖累運輸價格,預計全球貿易將持續放緩到2020年。佔全球總海運量15%的馬士基航運公司(Maerk Line)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表示,現在全球惟一的亮點就是美國,其他國家的貿易量均在減速,這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繼續乏力。

  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貿易量也存在不穩定性。美國商務部6月3日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4月貿易赤字經季調後收縮19.2%,從3月修正後的506億美元收縮至409億美元,好于接受MarketWatch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的435億美元。報告還顯示,美國4月出口額增長1%,至1899億美元,創下今年以來新高,但進口額卻下降了3.3%至2308億美元,這意味著需求仍然比較疲弱。

  碎片化時代到來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低增長、低需求、低通脹”特徵明顯,全球貿易增長與以往全球復蘇階段相比異常緩慢。有專家表示,全球貿易正在駛入“碎片化時代”。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部主任尼古拉斯·關6月2日表示,全球正在進入“新常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跨境資本流動出現下滑,受GDP增長乏力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額也開始逐年下滑,甚至不及20世紀時的增速。他認為,當前引人注目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TT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和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區(FTAAP)都存在取代世貿組織的潛力。而隨著這些機構的迅速擴大,導致世界貿易進一步分裂並走向碎片化。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貿組織4月份也發佈報告稱,自1990年以來,全球貿易額年平均增速為5.1%。而2012年至2014年,全球貿易增速連續三年低於3%,年均增速僅為2.4%。預計2015年全球貿易也僅為3.3%。

  世貿組織指出,近幾年來全球貿易增長乏力主要緣于金融危機後的經濟疲軟。2014年和2015年初貿易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是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發達經濟體復蘇不均衡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的持續升級。此外,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對國際進出口貿易額産生影響,而匯率的強烈波動也讓貿易態勢和貿易前景更為錯綜複雜。

  貨幣也是牽制貿易增速的關鍵因素。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和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排名顯示,人民幣已經進入全球貿易使用量最大的十大貨幣行列。而貿易平臺EBS今年早些時候也表示,去年人民幣已經成為該交易平台中貿易額度最大的五大貨幣之一。不過,專家表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尚未受到影響。

  然而,尼古拉斯·關預測,在未來30年,將不會有哪一種單一貨幣能主宰世界貿易,而這種新的全球金融架構會讓貿易氛圍更加零散化。目前,美元主導全球貿易的霸主地位已經幫助該國在地緣政治問題上有實力制裁某些國家、企業、銀行和個人,他認為這一現狀在短期內很難改變。

  匯率不穩定也給全球貿易帶來不小的波動。美銀美林統計,自雷曼兄弟倒閉以來,全球央行降息合計多達558次。所以,即使美聯儲只是穩步小幅加息,也會讓全球金融系統發生重大變化,那樣的變化會使美元匯率急劇上漲。一旦美元強勢歸來,將對美國的部分出口商和跨國企業直接帶來損失。

  美聯儲加息無疑成為全球貿易的又一個關口。市場分析預計,隨著美聯儲加息時點的臨近,今年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將會更加劇烈,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擁有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的國家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

  在談到未來貿易商機時,尼古拉斯·關建議,金融家們應該重新調整他們對發展中國家的預期,尤其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經濟體的戰略要細化,因為中國投資千億美元振興“一帶一路”,這其中的商機不言而喻。該戰略會影響到65個國家約44億人,它將把中國與東南亞、中東、歐洲、可能還有非洲連接起來。

  然而,未來歐洲市場可能成為一個亮點。有跡象顯示,歐洲新興經濟體市場貿易量增長有所恢復。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以及捷克已經在汽車、機床、工程部件方面鞏固了産能,如今正將越來越多的産品出口至復蘇中的歐元區、特別是德國。捷克今年第一季度GPD年化增長率將近12%,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表現最好的經濟體。

  相比之下,亞洲的經濟增長令人失望,特別是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因國內因素表現不佳;菲律賓和越南的表現相對較好。受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影響,拉丁美洲仍然深陷債務泥潭,經濟也陷入衰退。

  業內人士均表示,“新常態”下中國面臨的諸多挑戰從短期來看並不利於外貿的發展,但長期可能會形成一個倒逼機制。比如,“一帶一路”戰略與自由貿易區戰略有望成為下一步外貿的新增長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