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更新社會“失敗觀”

  • 發佈時間:2015-06-08 09:32: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創業,已成熱潮。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個大問題:創新創業,很容易失敗。特別是在網際網路這樣的新興産業中,高失敗率可謂“如影隨形”。如果社會還是以“成為榮、敗為恥”的老觀念對待之,只要敗了,就一無是處,那“情何以堪”?

  在創新創業熱中,社會應當更新一下“失敗觀”。我提出這樣一個希望的時候,在不少的創客和孵化器的運營者中都有不約而同的共鳴。

  與不少普通的創業者交流,相比較于了解他們高高興興地端出“熱氣騰騰”的成功“大餐”,我更加對他們一路走來的一段段失敗史、“痛史”更為刻骨銘心和“情有獨鍾”。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變化實在太快了,一不小心,成功就會轉成失敗。

  如何對待失敗,這是創新創業型社會繞不開的新課題。上海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也包含了更新“失敗觀”的內容,將探索有效的“容錯”機制。在徐匯、楊浦等滬上科創活躍地區,正在通過體制機制的優化,盡可能減少創新創業的浪費,把失敗轉化成正能量。

  徐匯區政府負責人告訴我,公共服務應成為通衢,主導産業應成為主幹,創新創業在其中可以跨界流動,就算是一時一地的失敗,也可以在流動中“用起來”。通過這種“一站式”的公共服務體系,徐匯區扶持騰訊創業基地這樣的創新“生態平臺”,以降低創新創業的試錯成本。比這更重要的是,打破成與敗之間“非此即彼”的分隔線,建立市場化的要素流動和智慧財産權交易平臺。

  也有一些智慧財産權專家在不同的場合跟我説,創新創業中形成的智慧財産權,只有在挖掘和流動中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發現和價值轉移。一個環節上“做不下去了”的成果,通過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讓它“死而復生”,在流動中“恢復生命”,這不是把失敗轉化為成功了嗎?負能量成了正能量。

  就算是“此路不通”式的創新失敗,其實也有其正向的社會溢出效應。“此路不通”告訴社會的是,“大家繞道而行”,這難道不是一種財富嗎?這樣的試錯“財富”,應該得到社會的回報。

  對騰訊上海創業基地這樣的創業服務組織來説,能夠確實幫到創業者是他們的價值所在。做“創業週末”時,總是借別人的孵化器場地舉辦,和長三角幾乎所有的孵化器負責人都混熟了。但是別小看這份“臉熟”,這是創新創業服務組織能夠存活下來的關鍵。

  我本身也曾是一名創業者,只不過算不上多麼成功,但這樣的經歷讓我決定為更多的創業者做點事情。

  每天,我都要接待找到府來的創業者,雖然很多創意最後都無法“開花結果”,但我卻不忍心拒絕。因為作為曾經的一名創業者,我幾乎踩遍了創業路上所有的“坑”,我希望自己的經驗教訓能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實現他們的理想。

  雖然我自己創業的理想沒有實現,但是能助人創業,何嘗不是件更好的事情!

  (作者係騰訊上海創業基地總經理、啟創中國發起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