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荔浦衣架企業轉型升級有“三盼”

  • 發佈時間:2015-06-08 09:32: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西桂林市荔浦縣有衣架生産企業120多家,年産衣架20多億隻,産量、出口量均佔全國60%以上,被譽為“中國衣架之都”。記者了解到,荔浦縣衣架企業轉型升級有“三盼”。

  “兩頭在外”做成國內第一

  走在荔浦縣,不時映入眼簾的是規模不等的木材廠和衣架生産企業,衣架廣告牌鱗次櫛比。

  從1989年手工打磨出第一個木衣架,這裡的衣架産業逐漸孵育、生長,特別是近幾年發展迅猛,涌現出一批頗具規模和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基本形成荔浦衣架“小産品、大産業、大市場”的發展格局,成為當地重要工業支柱産業。2010年10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授予荔浦縣“中國衣架之都”稱號。

  資源在外、市場在外,荔浦衣架産業“兩頭在外”創造了民營經濟奇跡。桂林毛嘉工藝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惠霖説,公司原材料從俄羅斯、越南、緬甸、泰國等國進口,衣架産品走高端路線,90%銷往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在洛杉磯設立了海外銷售分公司,2014年公司銷售額近1億元。

  毛惠霖表示,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額同比穩步增長,靠的就是無印良品、沃爾瑪、優衣庫、“鱷魚”等世界知名零售公司和服裝公司定制、貼牌生産。

  桂林俏天下家居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從事衣架生産近20年,已從手工作坊發展成年産值兩億多元的衣架龍頭企業。公司總經理陳才華説:“公司重點打造自主品牌,加強專利保護,已擁有68項專利。並在西班牙、美國、南韓、日本等國家註冊。”

  “有形之手”助推産業發展

  受訪人士表示,荔浦能夠形成“小衣架、大産業”格局與政府充分發揮“有形之手”作用密不可分。

  引導制訂行業標準。荔浦縣輕工業總會副會長廖冰説,2008年以前國內沒有衣架行業標準,荔浦衣架企業率先起草、制訂“木製衣架”“竹製衣架”“浸塑衣架”“布藝衣架”等8個生産標準,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在全國實施,填補了衣架産品國家行業標準的空白。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通用的衣架行業標準,只有環保等方面具體要求。掌握了標準就掌握了話語權,一個縣擁有這麼多衣架行業標準,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廖冰説。

  加大出口退稅和“以獎代補”力度。荔浦縣工信局副局長蔡明江説,目前政府對木衣架出口退稅9%,其他材質衣架出口退稅率各不相同。從2007年起,當地政府每年從工業企業的稅收中提取8%作為工業發展基金,對年産值超過億元、納稅超千萬元的企業及在科技創新、品牌創建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企業進行獎勵。2014年還啟動“超億過千”升級工程,對産值過億元、納稅過千萬的企業增加十多個獎勵項目,獎勵資金高達2500萬元。

  整合資源帶動集群發展。廖冰説,政府著力引進與衣架産業相配套的産業,包括衣架創意、設計、加工、包裝、銷售等,充分發揮了集聚效應,一些企業依託産學研合作,把技術做實,把産業做大。2012年毛嘉公司與成都理工大學合作成立研究所,共同設計研發新産品,形成利益共同體拓展海外市場。

  衣架轉型升級企業有“三盼”

  一些衣架企業負責人認為,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當前荔浦衣架産業發展面臨技改、招工、融資等方面制約因素。衣架産業轉型升級有三個期盼:

  一盼支援技改步子再大一點兒。荔浦第一家衣架生産企業、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竹説,現在最頭疼的是招工難,去年公司銷售收入1.7億多元,而工人比前年少了120人,如果能按計劃招足工人,銷售收入可輕鬆突破兩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招工難、招工貴只能通過技術改造來解決,技改的目標是全自動化生産,“原材料進入機器,出來就是衣架”,這樣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在技改、資訊化大數據建設上,希望政府支援力度再大一些。”毛惠霖説。

  二盼融資環境得到改善。“衣架是日常消耗品,毛利潤僅為10%,擴大再生産就得融資。”秦竹説,目前銀行對企業抵押物評估值低,僅為50%。去年公司向銀行貸款4000多萬元,目前還有1000萬元資金缺口,企業資金鏈緊張。期盼政府完善企業融資平臺建設,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三盼政府提高辦事效能。陳才華呼籲有關部門精簡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毛惠霖説,毛嘉公司2012年受政府委託投資500萬餘元建設衣架公共展示平臺,目前各項建設接近完工,希望儘快通過專家評審,儘快啟用這個平臺,同時希望産品研發、技改等多個公共服務平臺也儘快啟動,以利於整個産業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