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5月投資增速或跌破12% 地方怠政引發新一輪督察

  • 發佈時間:2015-06-08 08:54: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二季度以來發改委不斷推出新項目,央行不斷放鬆流動性,但是累計投資增長放緩的大趨勢短期還難以扭轉。

  綜合多方預測,1至5月,我國投資可能同比增長11.8%左右,略低於1至4月的12%,累計投資同比增速連續第11個月放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今年1至4月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源增速6.5%,比前3月下降0.3個百分點,難以支撐較高的投資增速。5月,周頻的中鋼協綜合鋼材價格指數持續走低,高頻的主要建築材料價格都在下降,高頻的水泥價格分區域全部下跌。從趨勢看,5月投資需求依然很弱,近期投資增速有進一步下降壓力。預計1至5月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11.8%,比1至4月進一步下降。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對《經濟參考報(微網志)》記者説,面對經濟下行和低通脹壓力,儘管貨幣政策持續鬆動,但由於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不暢通,大量的流動性滯留在銀行體系之內或者注入股市,導致經濟增速下滑、物價低迷的局面依然沒有改善。鋻於貨幣政策傳導受阻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5月貨幣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援依然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貨幣收縮和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疲軟的狀況將持續。預計5月廣義貨幣量(M2)同比增長率繼續保持在低位,信貸不會出現明顯擴張,有效需求繼續萎縮,進而帶動累計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房地産銷售在新政下明顯回暖,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跌勢放緩,房地産投資雖難以大幅逆轉,但可能維持低位企穩並略有回升的態勢。基建投資在4月意外走低,但救火隊長角色不變,5月建築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明顯回升,預計基建投資比4月明顯上升。工業數據萎靡,內外需均弱,製造業投資可能持平。綜合預計,固定資産投資5月同比回升,累計同比降幅收窄,小幅下滑至11.8%。

  地方政府不作為被認為是今年以來投資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投資完成率雖然達到了86.8%,但是個別領域重大工程投資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國建設用地供應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網志)表示,最近一兩年來,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員出現了慵政怠政的情況。他們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各種改革和穩經濟的措施消極怠工,寧肯不出錯也不做出頭鳥,擔心各種各樣的肅清措施會落在自己頭上。這直接導致許多促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遲遲不能到位,加重了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下行的格局。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認為,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以往針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指揮棒正在弱化,新的發展目標尚未系統建立完善,甚至在很多地方仍屬缺位。在簡政放權仍未完成、政府與經濟發展關係仍較“緊密”的背景下,可能導致地方發展茫然無措、“觀望”乃至“為官不為”的情況出現。所以當前有必要要糾正官員對於“經濟新常態”的片面理解,不使其成為地方官員“惰政無為”的藉口和理由。

  PPP簽約率偏低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有分析師稱:“目前PPP項目簽約率低於20%,難以緩解融資平臺清理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帶來的投資資金受限困難。”對此,有國家發改委投資司人士表示,PPP叫好不叫座,主要是因為推出的項目吸引力不足,有利潤空間能貸款的項目地方政府不願意放出來。但是,資本是逐利的,社會資本無利不來,想吸引社會資本還是要想方設法推出更有利可圖的項目。

  決策部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部門和地方開展重點督查,堅決打通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策落實的“最先和最後一公里”,推動重大項目儘快開工、重大政策和改革儘快落地、重大民生任務儘快見效。通過抓典型、嚴問責,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6月1日起,國務院派出11個督查組赴35個國務院部門和單位、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全力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方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