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肉羊基地內蒙古:漂洋過海求“洋種”

  • 發佈時間:2015-06-07 13: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7日電 題:中國肉羊基地內蒙古:漂洋過海求“洋種”

  作者:烏瑤

  7日,最後一批,千余只種羊將於晚間抵呼。此次內蒙古農牧業廳共進口5000余只澳洲種羊。這些來自澳大利亞110個牧場的種羊以出肉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的黑頭杜泊為主,它們在45天隔離檢疫後,將由內蒙古政府主管部門統一調配,落戶到內蒙古草原各地區種羊繁殖場執行種用繁殖任務。據統計,這也是國內歷史上單批進口種羊數量規模最大的一次。

  記者從內蒙古農牧業廳獲悉,內蒙古為保護草原生態,穩定發展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計劃在做好牧區蒙古羊三大品係提純復壯的基礎上,通過加大國外專門化品種引進力度,滿足內蒙古境內供種需求。按照計劃,內蒙古農牧業廳自2014開始,連續五年調配專項資金用於補貼進口優質種羊,每年計劃5000隻。經加速擴繁後,引進品種年供種能力達到5萬隻。此次自澳大利亞進口的5000余只種羊正是計劃一部分。

  內蒙古地處中國北疆,不僅是中國重要的綠色農畜産品生産輸出基地,更以廣袤草原和豐富自然資源聞名於世。近年來,隨著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內蒙古通過退牧還草、禁牧限牧、半舍飼半放牧、加大農區牧業比例等措施來恢復生態、力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並取得顯著成就。目前,放牧不僅是生活在內蒙古草原牧民的主要生産生活方式,也是農區、半農半牧區的重要生産方式。

  內蒙古農牧業廳廳長郭健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當前種植業産業結構調整達到相當比例的情況下,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發展農牧業經濟的主導産業來抓,無疑是正確的戰略選擇。“內蒙古畜牧業既是傳統産業,又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産業。”

  據郭健介紹,目前內蒙古地區的肉羊養殖已形成草原牧區、半農半牧區和農區“三大肉羊養殖區”。未來畜牧業轉型升級仍是未來工作重點,在做優做強草原畜牧業、構建新型畜牧業經營體系的同時,同樣要做大做強農區畜牧業。“要充分利用農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大力推廣秸稈青貯、玉米全株青貯技術,提高秸稈利用效率。要加大投入品控制,做好防疫工作,推動健康養殖。要大力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奶牛、肉牛、肉羊的適度規模養殖。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區育肥,做強育肥基地,增加牛羊肉産量,使其成為保障畜産品供給的重要支撐力量。”郭健如是説道。

  在《內蒙古自治區家畜遺傳育種改良計劃》(2013-2020)(徵求意見稿)中也明確表示:內蒙古在肉羊改良育種時,廣大農區、半農半牧地區要進行雜交改良,科學組合,切合實際選擇雜交改良優勢品種,要科學選擇當地羊和多賽特、杜伯羊、東德美利奴羊等雜交組合。

  不僅如此,計劃也表示:農區、半農半牧地區在肉羊改良時,一定要堅持做好有目標的改良育種工作,避免追求短期利益、盲目使用經濟雜交手段,擴散遺傳特性不穩定的雜一代基礎母羊群,使區域性改良育種工作出現功虧一簣的混亂局面。

  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蓋志毅也同有憂慮。他告訴記者,怎麼樣既發揮內蒙古本土種的優勢,又把外國的血用好。“內蒙古在實際品種戰略操作過程中,要有一個穩定的調子。千萬不要犯‘來回變’的錯誤。不要一會推崇本地羊,説本地羊更適應當地環境;一會又説洋種或是雜交好,因為它産用情況好。”

  “首先要保護內蒙古的當地畜牧品種,之後再非常謹慎的進一些洋品種,不要亂來。”蓋志毅同時建議説。

  記者在採訪時獲悉,在引進動物優良品種資源時,動物檢驗檢疫十分關鍵。內蒙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進口動物隔離場的標準設計,進口動物在運輸、實驗室檢測、免疫、檢疫處理等一系列環節進行嚴格把控,確保進口動物的安全衛生健康和北疆生態安全方面。

  據內蒙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供材料顯示,內蒙古政府關於動物優良品種規劃,也是充分挖掘西北地區地廣人少,便於隔離場選址的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不斷擴大引進動物來源範圍、品種和數量,思變創新,變荒山野嶺為天然隔離動物防疫屏障,為西部引進國外優良動物品種資源,打造進口優良動物品種的西部空中走廊,打造畜牧業品牌化和高端化升級版戰略,調整內蒙古畜牧業産業結構和品種結構,對帶動和輻射周邊省區動物養殖經營的社會和經濟效應具有重大深遠意義。(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