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紮根齊魯大地 譜寫輝煌篇章

  • 發佈時間:2015-06-07 02:29:20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衛東 王國政 盧鑫

  6月6日,對山東農信人來説,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11年前的今天,作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8個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省(市)之一,山東省聯社正式掛牌成立,拉開了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大幕。

  11年後的今天,省聯社資訊科技大樓落成啟用,標誌著全省農信社改革發展踏上新征程。

  11年來,山東省聯社團結帶領全省農信社走出了一條規模、品質、效益協調發展之路,走出了一條改革、發展與支農支小相得益彰之路。全省農信社堅持“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面向中小企業、面向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堅持“穩健經營、穩步發展”的經營理念,深化改革,穩中求進,各項業務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發展成為全省資金規模最大、從業人員最多、服務範圍最廣、支農支小力度最強的地方金融機構,是名副其實的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的金融主力軍。

  ——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15年5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餘額13209億元,是改革之初的7.7倍,各項貸款餘額8863億元,是改革之初的6.3倍,存貸款餘額連續11年穩居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

  ——支農支小水準進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5月末,涉農貸款餘額6383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474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5.3%和8.9%。目前支援農戶、小微企業總數分別達257.3萬戶和3.7萬戶。提供全省80%以上的農戶貸款和近40%的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餘額、增加額連續11年居全省金融機構和全國同行業第一位。

  ——經營效益創新高。2014年各項收入和利潤分別達到978億元和204億元,分別是改革之初的8.3倍和204倍。

  ——資本實力不斷壯大。全省統算資本充足率由-8%提高到11.19%,風控能力顯著增強。

  ——銀行化改革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5月末,農商行數量增至53家,基本完成銀行化改革機構達到79家,佔原縣級法人機構的59%。

  ——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截至2015年5月末,全省農信社布設農民自助服務終端2萬台,ATM10261台,POS機具26.7萬台,電子機具行政村覆蓋率達99.7%,自助設備鄉鎮覆蓋率達100%,農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電子銀行業務快速發展。截至5月末,全省農信社電子銀行客戶數量達1426.64萬戶,交易筆數6677.03萬筆,交易金額18687.65億元。

  ——社會貢獻度持續提高。11年來,全省農村信用社累計上繳稅金457.8億元,2014年上繳稅金101億元,是改革之初的18.7倍。

  省聯社先後榮獲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東省改革開放30週年優秀企業、山東省金融創新獎、山東60年60品牌、省級文明單位等近百項榮譽稱號。同時,涌現出一大批先模人物,全系統有500多名同志當選為縣級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求是》雜誌、國務院辦公廳《政務情況交流》、《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多次報道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和支農工作經驗,産生了較大反響。在全國率先開辦“齊魯惠農一本通”、生源地助學貸款、農民自助服務終端、專業合作社貸款等農村金融産品,並在全國同行業推廣。省委、省

  政府、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和服務“三農”工作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跟著農民走 奏響支農惠農富農最強音

  農信社的根基在“三農”。省聯社成立之初提出“農信社服務‘三農’,始終跟著農民走。農民走到哪,農信社跟到哪。農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農信社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為破解農民貸款難題,省聯社創造性地在全省推廣信用工程建設和大聯保體貸款業務,全面推廣貸款證和貸款上櫃檯業務,農民貸款像取款一樣方便,綠色貸款證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通行證”。目前,全省共評定信用村32000個,信用戶631萬戶,核發貸款證249萬本,授信總額1883億元。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創新“三大工程”建設,持續開展以送技術、送資訊、送資金下鄉為主要內容的“圓夢行動”。推出農民住房、消費、創業等一系列信貸支農産品,開展宅基地、農房等抵(質)押貸款業務等涉農金融産品和特色服務40余項,有效滿足了城鄉居民金融服務需求。

  在全國率先開辦“齊魯惠農一本通”,免費開立2000萬本,業務量超過一億戶次,將37項200億元涉農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將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送到農民心坎上。在全國率先開辦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以一己之力獨家承辦此業務,累計發放助學貸款16.1億元,19.5萬名貧困學子大學夢圓。率先推出專門為農民工設計、發行的“齊魯鄉情卡”,讓“遠水能解近渴”。在金融危機陰霾下推出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幫助返鄉農民工走出困境。推出出國勞務貸款,讓農民走出國門闖天地。推出農村青年和農村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貸”來美好前程。

  緊跟農村發展新趨勢和新動向,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援力度,創新推出大棚所有權抵押貸款、雲農貸等産品,讓金融活水涌流現代農業大田,助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用大棚也能辦抵押貸款,以前連想也不敢想,現在竟然實現了!”濰坊天美益公司負責人唐乃艷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天美益公司成立於2013年11月,註冊資金1000萬元,從於河街辦皂戶王村、南倫村等村莊流轉土地1000多畝,建成32個冬暖式大棚。隨著公司的發展,資金出現了缺口。“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天美益公司承包租賃的流轉土地租賃期為30年,但因為租賃費一年一交,土地流轉價值較低且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條件。”濰坊農商行客戶經理高建波説,“我們查看了他們的大棚所有權證,並對實物大棚進行了實地考察,辦理大棚所有權抵押貸款。”天美益公司享有32個冬暖式大棚的所有權,總價值1166.2萬元。本著風險可控的原則,濰坊農商行最終按照41%的抵押率為天美益公司授信480萬元。

  在濰坊農商行推出大棚所有權抵押貸款的同時,郯城農商行開通“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綠色通道”,設立貸款諮詢專櫃,農民只要用“房屋所有權、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三權證到相關部門評估後,憑藉《評估報告》及有關證件就可申請辦理70%的抵押貸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産性收入渠道。山東省農信社不斷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因地制宜,推出海域使用權、蔬菜大棚産權、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塗養殖等産權抵押貸款,使貸款投放重點進一步向“三農”領域,尤其是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科技農業、種養專業大戶、優質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深入開展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創新“三大工程”,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信用評級、授信、支付結算綜合服務全覆蓋,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截至5月末,山東省農信社涉農貸款餘額6383億元,支援農業龍頭企業1351家,貸款餘額206.3億元;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11132家,貸款餘額157.6億元;支援家庭農場881個,貸款餘額3.2億元;支援種養大戶10181個,貸款餘額32.1億元。

  創新産品和服務模式 做小微企業堅強後盾

  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但抗風險能力差、缺乏抵押物成為制約其發展壯大的瓶頸。

  針對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山東省農信社積極創新探索抵質押擔保方式和信貸産品,推廣信用共同體貸款、第三方監管動産質押、鋼結構廠房抵押、漁船抵押貸款等信貸産品,創新探索使用權、收益權等抵質押方式,盤活小微企業的有價資産。同時,推廣主辦行制度和“無縫隙”信貸服務,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和到期還款壓力,降低融資成本。

  山東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主辦行制度的受益者。“每當公司有資金需求,信用社都及時給予我們支援。”衛康集團董事長王宗繼説,“除了能享受多種優惠,最重要的是獲得一對一的金融服務,只需一個電話,客戶經理立即到府。這讓我們企業感到很便利。”“有農信社做後盾,我們可以專心把産品做好,把市場做大,沒有後顧之憂。”

  “作為衛康公司的主辦行,它所有的資金結算、代發工資、電子銀行等金融服務都在羅莊農信社辦理。企業發展了,也是信用社的驕傲。”羅莊農信聯社公司業務部經理殷學義如是説。

  “主辦行”制度是山東省農信社滿足中小微企業全方位、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農信社作為企業的唯一融資行,提供信貸、結算、現金受付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在協議書上,農信社將能承諾給企業的優惠都列出來,包括利率標準、辦理貸款期限、收費標準,承諾不抽貸壓貸,“主辦銀行制度的推行是為了建立雙方平等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新型銀企關係。”省聯社信貸管理部部長黃孝傑説。據悉,截至5月末,全省農信社有57家法人機構開辦了此業務,開辦戶數786戶,貸款金額86.4億元。

  在推行主辦行制度的同時,山東省農信社推出“無縫隙”信貸服務:對生産經營正常、資金暫時週轉困難或受經濟形勢影響、臨時市場銷路不暢的企業“不抽貸,不壓貸”,在貸款到期前開展貸前調查和客戶評價,企業當日還款、次日放款,實現續貸“零等待”。推出分期還、分還續貸、迴圈貸、無間貸、簡捷貸、浮動貸、貼息貸、貸款展期、借新還舊等8種信貸資金週轉模式,實施信貸資金傾斜,優先保障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山東省農信社推出“免評估”抵押貸款,由農信社向借款人發放額度在500萬-2000萬元以內、按協議評估確定價值到有權部門進行抵押登記的房地産抵押貸款,用“銀行自評”代替“委託評估”,由農信社與抵押人協商確定抵押物價值,無需評估公司提供評估報告,減少企業的費用支出。同時,爭取省財政廳、人社廳支援,聯合山東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擔保中心,開展擔保貼息貸款,省擔保中心按實際貸款基準利率的50%貼息,對創業者個人給予全額貼息。

  小微企業財務不透明,報表難以真實反映生産經營和財務狀況,導致銀行不敢放貸。針對這種情況,青島農商行、聊城農信社、泰安農信社在實地考察分析、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先後引進德國IPC微貸技術,打破小微企業貸款需要抵押擔保的傳統模式,以客戶自身經營産生的收入、支出等現金流資訊作為判斷客戶承貸能力的主要依據,並將客戶的成長性、發展前景等作為參考的重要因素,注重非財務因素調查,“交叉驗證”取代報表分析,申請手續簡便,無中間費用,既能夠有效解決企業和銀行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也緩解小微企業擔保難題,真正為小微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

  在引進微貸技術的同時,山東省農信社積極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和信貸産品,開辦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養殖水面使用權抵押貸款、第三方監管動産質押貸款、智慧財産權質押、股權質押、信用共同體貸款、貿易融資授信等融資模式;建立健全貸款審批機制,在貸款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企業和擔保方式實行差別化授權,差異化審批,提高辦貸效率。截至5月末,山東省農信社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474億元,較年初增長8.9%,支援小微企業總數達3.7萬戶,提供全省近40%的小微企業貸款。

  踐行普惠金融 惠及齊魯千萬家

  在偏遠農村、在深海孤島、在庫區湖區,山東省農信社“沉”到最基層,鄉鎮網點一個不撤,覆蓋全省100%的鄉鎮,堅守“三農”和縣域市場,不離不棄,默默奉獻,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照耀齊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以網點為支撐、以自助設備為輔助、以電子銀行為延伸的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讓農民享受零距離金融服務成為現實。

  “刷卡、按鈕、取錢!”棲霞市寺口鎮邴家村的邴京遠非常熟練地操作著農信社安裝在自己家中的農民金融服務自助終端。在蘋果收購季、惠農補貼發放時,四里八村的鄉親們都“慕名而來”辦業務,老邴忙得不亦樂乎:“咱農民需要的就是這個寶貝,方便、省事兒。”該服務終端適用於惠農一本通存摺、普通存摺及信通卡等,可辦理各類支農惠農補貼的支取、存款、轉賬、定活期互轉、口頭挂失、補登存摺、繳納話費、代理保險、代收水電費等業務,24小時服務,全省農信社聯網,即時到賬。農民“足不出戶可繳費、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間地頭能轉賬”,享受“零距離”金融服務。

  如果説農民金融自助服務終端讓最基層的農民享受到“零距離”金融服務,那麼電子銀行則讓企業和個人客戶都享受到了足不出戶辦理金融業務的便捷。

  “方便!高效!”這是山東靈岳黃金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長劉治武對農信社電子銀行業務最直觀的感受。“企業貸款、轉賬、工資發放等資金週轉在農信社的網上銀行全部都能搞定!”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農民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山東省農信社在縱向上深入,優化網點佈局,通過布設農金通和POS機等電子機具,把金融觸角延伸到農村最基層,實現與農民的生産生活無縫對接,因地制宜提供現代化金融服務;在橫向上拓展,相繼推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寶快捷支付、銀聯網際網路支付、銀聯無卡支付、財付通一點通等電子支付渠道,不斷延伸金融服務網路。通過金融服務的“合縱”與“連橫”,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網路。

  ——截至5月末,全省農信社安裝ATM 10261台,鄉鎮覆蓋率達100%。

  ——截至5月末,全省農信社布設農民自助服務終端機2萬台,電子機具行政村覆蓋率達99.7%。

  ——截至5月末,全省農信社電子銀行客戶數量達1426.64萬戶,交易筆數6677.03萬筆,交易金額18687.65億元。

  所有這些努力,不僅意味著山東省農信社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農民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也意味著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農村金融生態得以優化升級,實現了“鎮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電子機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銀行卡”的目標。

  與此同時,為積極適應城鄉市場的金融服務需求升級和市場競爭需要,山東省農信社在全國率先啟動規範化服務內訓師隊伍建設,啟用新標識,開展精品網點建設,穩步推進網點轉型。根據網點類別、所處區域、客戶群體等情況綜合研究網點佈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地做好網點佈局規劃。通過新建增設、改建擴建、遷址重建等方式,不斷調整優化網點佈局,使網點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服務更加便利快捷。穩步實施網點轉型戰略。按照“統籌規劃、區別城鄉、科學定位、劃分等級”的思路,科學安排網點建設規模層次,合理設置網點功能分區,逐步推行“物理分區、業務分層、客戶分流、産品分銷”的服務模式,實現營業網點由支付核算型向綜合服務型轉變,確保營業網點服務功能更加完備,服務輻射範圍不斷擴大,不斷滿足客戶多元化服務需求。

  “大平臺”對接“小銀行” 戰略協同優勢凸顯

  “不論是櫃檯業務,還是客戶經理的素質,我感覺提升得非常快,有質的飛躍。”一位長年和農信社打交道的公司財務總監如此評價。他的話一語中的,與省聯社建設服務大平臺的戰略追求不謀而合。

  11年間,省聯社履行“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不斷強化服務職能,構築了“小銀行、大平臺”、“小法人、大系統”的體制機制,在制度建設、風險防控、資訊科技、資金清算、創新研發、電子銀行、員工培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

  制度建設:省聯社牢固樹立“制度先行”的管理理念,全面加強全省農村信用社行業管理制度建設,建立了覆蓋全部金融産品、各崗位和環節、各業務條線和流程的全方位經營管理制度體系,共制定信貸管理、財務會計、差別化管理等制度辦法500多項,為合規穩健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

  風險防控:通過資訊科技手段,完善了操作、信貸、市場及利率定價等風險防控系統,完善了稽核審計體系、業務異常運作風險預警系統、指紋識別系統、遠端視頻聯網監控系統,為全省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提供了系統保障。

  資訊科技:省聯社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適用性”原則,大力實施科技引領戰略,以提升資訊科技服務水準為目標,從産品研發、功能優化、系統運維、科技管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進專業化、精細化和規範化管理,實現了資訊科技服務水準、管理水準“雙提升”,為各項業務發展和強化內部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資金清算:省聯社不斷完善資金清算服務功能,拓寬資金清算渠道,構建了以大小額支付、銀聯、農信銀系統為主體的遍佈城鄉、連通全國、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支付結算體系,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通過調出、調入方式為全省農信社提供系統內融資渠道,清算業務量和資金運營品質穩步提升。

  創新研發:省聯社成立以來,圍繞客戶需求升級的實際,不斷推進業務創新與科技系統研發對接,建立完善了創新研發機制,暢通了省聯社與各法人機構間的業務需求溝通渠道,在信貸、銀行卡、理財、國際業務、中間業務、電子銀行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發創新工作,形成了“多層次、多種類、個性化、特色化”的産品體系。

  電子銀行:加快電子銀行渠道産品創新步伐,先後推出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際網路支付、客戶服務中心等五大類20多種電子銀行産品,構建了集個人網銀、企業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于一體的綜合性電子銀行渠道服務平臺。

  員工培訓:省聯社立足“人才強社”戰略,大力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加強高管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全員培訓,有效促進了全員素質提升。構建了省、市、縣三級統籌,採取自主與外部相結合的培訓機制,積極拓寬培訓渠道,不斷創新培訓模式,完善督導考核,全員思想政治、業務技能、專業知識水準獲得顯著提高。

  站在新起點上,山東省農村信用社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一二三四六”目標思路,以加快轉型發展為主線,以提升品質效益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奮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堅定不移地走具有山東農信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辦公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轉山西路1-1號A棟 郵編:25001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