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面對環境和社會挑戰應提高經濟發展品質

  • 發佈時間:2015-06-06 15:32:2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授聲音

  教授名片

  朱啟貴 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核心提示

  “新常態”“新經濟”意味著經濟發展不是單純地追求速度和增量,而是要追求可持續發展,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品質;企業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必須要把環境、社會的挑戰當作經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因素,實現三者的統一。

  日前,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啟貴教授在“瀧灣杯”徐匯區首屆企業社會責任主題講壇上分享了關於“新常態”“新經濟”的觀點。

  朱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到十八大這段時期稱之為“舊常態”,宏觀調控是強刺激,經濟增長粗放式,增長不可持續都是這一階段的特徵。十八大以後迎來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的佈局,朱啟貴認為有幾個方面:“三駕馬車仍然不能減;三大區域的戰略,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京津冀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很大的推動;第三個方面是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尤其是城鎮化,中國如果把農業問題解決,未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中國三農問題解決不了,很多問題都是空談;第四個方面是改革的紅利進一步釋放。”

  變革和轉型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中國發展的新視野新趨勢。朱啟貴提到,守舊可能會失去機會,中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二十年加入,想引領世界成為大國,實現中華民族的中華夢,第三次工業革命就不能落下。“現實的中國是經濟大國,絕不是經濟強國。一個國家的經濟強大還是每個企業有競爭力,人能不能健康,取決於每個細胞是不是具有活力。”此外,海洋控制力、人民幣國際化、文化影響力等都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

  要把握工業革命和移動互聯網+,朱啟貴認為未來産業發展新趨勢有四個方面:環保、新資訊、生物科技、先進製造業等四大支柱産業,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三個先導産業,包括海洋生物、裝備、運輸、資訊環保等在內的獨立海洋産業,以及生産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的強化産業。

  中國中長期發展還面臨障礙,朱啟貴表示,經濟不持續將會更加突出,産業結構、經濟模式、體制機制都存在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方針政策真正執行的阻力依然很大;社會利益矛盾也會更加尖銳,外部擠壓競爭更加嚴峻。他認為,如果中國做到經濟運作市場化、政治生態民主化、社會管理的法治化、民眾的福祉最大化,大體將向歐美模式發展。

  最後,他還特別在發言中指出,法治和人治、公平和效率、政府和市場、集權和分權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現階段亟須解決的,“不能再拖了,再拖的話沒有多少機會,我覺得機會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可能會永遠失去。” 本報記者 易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