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慶豐包子鋪史話

  • 發佈時間:2015-06-06 04:32: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祁建

  北京有很多老字號,既有吃喝,也有穿戴,“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一度使全聚德成為北京的象徵,“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也足見老字號與人們日常生活之密切。全聚德、東來順、天源醬園、六必居……老字號能夠存在於今,其品牌本身的故事對於消費者而言有著非凡的吸引力……

  從老字號身上去發掘其品牌與歷史的故事,從成功運營的老字號品牌案例身上尋求其市場環境適應力、時代革新與突變之道,我們從慶豐包子鋪開始。

  慶豐包子鋪可是京城最有名的包子鋪了,距今已有60多年曆史,當時的字號叫“萬興居”,經營包子、小吃、米飯、炒菜等。當年的“萬興居”後來叫做慶豐包子鋪,位於西單路南就是現在地鐵過街地下通道的附近。

  建國之時,百廢待興,“萬興居”作為老百姓的吃食,成為伴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小小因子。彼時,北京的慶豐包子名號絲毫不比“天津的狗不理”遜色。1956年,國家掀起工商業公私合營熱潮。“萬興居”鋪順應號召,也加入公司合營隊伍。因所營包子口味地道,公私合營後,“萬興居”專門經營包子。包子品種多樣,有蒸包和水煎兩大系列。按餡分有傳統的豬肉大蔥、鮮蝦、素包等近10來口味。且製作工序嚴謹,有著嚴格的品質標準,包括:原料産地、餡型調料配伍、打餡手法、包子外觀、上屜時間、重量等都有具體規範標準。

  1976年“萬興居”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從此一直以經營包子和有北京特色的炒肝為主。由於品質上乘,又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自然成為了京城百姓認可的著名快餐品牌。那時的慶豐包子鋪是個相當紅火的,人們每次到西單總是要吃一次慶豐包子的……好慶豐包子“這口兒”的不光有平民百姓,梨園界名流、演藝界大腕等當年在北京音樂廳、長安大戲院等趕場、演出都少不了買上它半斤、四兩的“點補點補”,嘗一口兒鮮。

  小時候,路過西單時,每次去都排隊,沒有桌子就站著吃。慶豐包子吃到嘴裏,包子皮兒滲著肉香味,一咬一流湯兒。1999年由著名書法家徐柏濤為“慶豐包子鋪”題寫了牌匾,黑底金字,凝重醒目的店舖字號,為這家老字號增色不少。

  不過,慶豐包子並非完美無缺,因為到現在,其産品品質、市場等仍然需要進一步把控。有觀點認為,老字號的品牌、文化底蘊都是很好的廣告效應,但在文化的挖掘上還欠缺太多。老字號不單單在於對傳統的繼承,更在於推陳出新,保留民間傳統的優秀基因,用老字號的特定文化串聯起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未來。

  現在的慶豐包子鋪遠也不是當年的一間門臉“小鋪兒”了,已經從小門店發展為享受較高聲譽的中式快餐品牌老字號。事過境遷,當時一兩毛錢一兩的包子,如今已是一塊和一塊五一兩了……

  偶然看到一個朋友説慶豐包子就是包子味兒,頗有同感。和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的結局不同,我們走過了南北西東,吃來吃去,還是慶豐包子是包子味兒,傳統的京味兒,這是家鄉的味道。慶豐包子已經不是簡單的包子了,而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