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名譽村主任”力促“村企聯姻”

  • 發佈時間:2015-06-05 02:32: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的話“致富無門,強村無方”,一直是困擾一些地方村級組織發展的棘手難題。為破解困局,一些地方有針對性地開展聘請企業家到村任職工作,將從事經濟工作實踐、歷經市場經濟洗禮並因此脫穎而出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工作一線,通過他們將先進的經營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開闊的發展視野與村莊發展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家的能人效應、示範效應,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帶動農村産業升級,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後勁,為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江西省分宜縣嘗試聘請民營企業家返鄉或到村擔任“名譽村主任”,促進“村企聯姻”,發揮民營企業家在資金、技術、管理、人脈資源等方面優勢的做法,正是這樣的一種努力與嘗試,值得關注。

  本報記者文洪瑛

  前不久,在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縣委的會議室裏,縣委班子的主要領導為6位優秀“名譽村主任”隆重頒獎。當時,現場氣氛很是熱烈,“名譽村主任”們爭著分享自己在村裏經歷的難忘故事和目標願景,掌聲、歡呼聲、祝賀聲響成一片——這是記者在分宜縣“聘請民營企業家擔任第二輪名譽村主任會議”現場目睹的一幕。

  據縣委主要領導介紹説,分宜縣從2012年起,從全縣非公經濟人士中挑選17位優秀民營企業家到村委會擔任“名譽村主任”。經過3年多的實踐,擔任“名譽村主任”的企業家充分發揮自己在經濟管理、市場運營、人脈資源方面的優勢,努力為村莊發展服務,實現強化村級班子、增強村級經濟後勁、拓展企業發展空間的目標。

  村民人心聚起來

  “名譽村主任”上任後,把參與村級事務與幫扶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和救濟困難群體結合起來,力所能及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影響力。

  洋江鎮長塘村“名譽村主任”潘蓉珍把村級事務當事業來抓,不僅積極出錢支援村裏文化中心建設和龍舟活動,還以身作則帶領群眾抗洪救災,贏得村民好評。

  湖澤鎮漢塘村“名譽村主任”黃海先後投入近40萬元,解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石料,村民看在眼裏,主動向上級部門要求其長期留任。

  管理水準升起來

  “名譽村主任”進村,把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滲透到村級管理中,幫助建立健全一批好制度,令村幹部思想受到觸動,觀念得到更新,工作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鈐東辦下坊村“名譽村主任”吳志剛上任後,針對班子中存在的不團結問題,積極進行協調、溝通,促使班子成員消除隔閡,提升了整體戰鬥力。

  鳳陽鄉白露塘村“名譽村主任”朱小龍,為鳳陽鄉白鷺塘村精心制定《經濟發展三年規劃》,積極籌措資金,修建橋梁,美化村莊,改造荒山,計劃用3年時間將白鷺塘村打造成富裕美麗新農村。

  和諧之風吹進來

  “名譽村主任”進村,一方面出錢出力幫扶困難群眾、修建村級場所、硬化村莊道路等,大力興辦村級公益事業,另一方面,利用個人影響力,積極調解農村矛盾糾紛,倡導社會良好風尚,有效維護了基層社會穩定。

  分宜鎮大臺村靠近縣城,徵地拆遷任務重,“名譽村主任”黃小青利用個人影響力,積極主動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保證拆遷任務順利完成。

  高嵐鄉輞溪村“名譽村主任”晏瑞根出資5萬元成立“愛心基金”,設立和諧家庭創建獎、金秋愛心助學獎和致富創業獎,鼓勵村民讀書、創業和安居。

  分宜鎮橫溪村“名譽村主任”任冬庚組織農戶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種植,並利用企業優勢,解決百餘人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支柱産業帶進來

  “名譽村主任”進村,充分發揮他們有眼光、有經驗、有資源的優勢,找準路徑破解村莊經濟發展“瓶頸”,做強傳統優勢産業,開發新的特色産業,為農民增收廣辟新途徑。

  操場鄉太湖村“名譽村主任”熊有根興辦眾鑫生態農莊,開展規模化養殖野豬,帶動全村數十戶村民種植白蘿蔔100多畝,同時解決全村1000多畝西瓜銷售問題,有力促進了當地種植業發展。

  高嵐鄉下塘村“名譽村主任”鐘細生把企業發展融入農村産業發展,利用村裏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推動全村實施精品化農田改造,出資開展農民技能培訓,引導村民進行科學化、精品化水稻種植,帶動全村精品糧生産。

  高嵐輞溪的藥材基地、鈐東下坊花卉苗木基地和藥材基地、湖澤尚睦的花卉苗木基地與大棚蔬菜基地、分宜鎮橫溪的蔬菜基地、湖澤鬧洲的藥材基地……一個個農村經濟的亮點,在“名譽村主任”的帶領下,不斷發展起來,有效實現“村企雙贏”。

  先進思路留下來

  對“名譽村主任”進村,不能片面理解為給村裏出錢、出物,關鍵還是增強造血功能,幫助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思路,大多數村民更盼著有個好的發展思路。

  新餘仙女湖畔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麗鵬一到任職村,就幫該村建起鵪鶉養殖場,利用自己發展養雞場的經驗、思路和人脈,帶領村民致富。

  在分宜縣誠信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老闆熊有根的示範帶領下,任職村的食用菌産業由最初的十幾畝迅速擴大到百餘畝,每人平均增收8000多元,吸納1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石塘村也一躍成為當地響噹噹的小康村。

  分宜縣永珍堂大藥房董事長廖永鋒,在任職村開辦一家綜合種養農業開發公司,建立花卉苗木産業開發基地200畝、高産油茶基地600畝、水面養殖基地100畝,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實現每人平均增收600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