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9+1打造政策環境洼地 全面提速創新驅動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6月2日科技創新大會上,廣州市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即所謂“1+9”系列政策措施。“1”為《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定》,“9”為細化落實綱領性文件的9份配套政策文件,其中2份已于2014年出臺,5份在本次大會上印發;還有2份爭取年底前出臺。這些政策內容覆蓋科技金融産業融合、創新載體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諸多關鍵領域及環節。體現了廣州意欲通過創新政策環境洼地,為科技創新鬆綁,加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9+1創新政策“組合拳”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定》。作為綱領性文件,確立了創新驅動在城市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主線,以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核心,從企業創新主體、創新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源頭創新和協同創新、創新平臺服務能力,科技金融産業融合等多個方面全面推進,精準指向創新薄弱環節,對症施藥。

  《加快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的意見》。是廣州促進科技創新具有普惠性、引導性的文件,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後補助、科技創新券、科技成果轉化自主處置和分配、人才評價制度、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用地保障政策、高層次人才住房問題等8條政策與省政策意見相銜接配套,並根據廣州實際,提出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成果産業化投資新機制、科技成果交易補貼、鼓勵個人和在校學生創業等4條措施。

  《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實施方案》。通過普惠性財稅政策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企業上一年度研發經費支出額度,按經費少於1億元、1—5億元、5—10億元和大於10億元4個檔次,分別給予不同比例的補助。

  《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及《科技企業孵化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3份孵化器系列文件一起,構成廣州孵化器發展政策體系2.0版,推動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全面支援建設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綜合性創新創業孵化育成體系,體現專業化、資本化、多元化的孵化器發展趨勢。

  《促進科技、金融與産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創業投資、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等4個方面,圍繞孵化期、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等不同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特點,通過科技天使投資基金、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等具體措施,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産業融合發展。

  《對市屬企業增加研發經費投入進行補助的實施辦法》。明確自2015年起,根據市屬企業上一年度研發經費支出實際增長額度,按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獎勵性後補助。資金從每年國資收益超基數收入中安排,其中2015年不超過3億元,2016—2017年每年不超過5億元。

  《促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意見》。原則上每年在科技經費中安排不少於2億元,用於支援研發機構的啟動建設運營和持續建設發展,對資金用途不設比例限制。啟動資金由政府按協議分期無償撥付,啟動期後政府以階段性參股方式給予後續支援。

  《落實創新驅動重點工作責任的實施方案》。參照省的做法,由市政府與各區政府簽訂落實創新驅動重點工作責任書,按照8個方面10項內容分解考核指標,逐項明確2015—2017年各區科技創新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加強督導,堅持用結果説話,把創新落到實實在在、可以檢驗的發展成果上。區域工作重點切實轉移到創新驅動上來,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結構和人口結構調整,從根本上提高社會治理水準。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

  廣州將加快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發展3年行動計劃,把高新技術企業數作為評價各區經濟發展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提出力爭到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達2500家。建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台賬,收錄每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高新技術後備企業的基本情況並動態更新,“一企一策”進行個性化跟蹤培育服務。按照國家評定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倒逼企業在技術攻關、成果應用、人才引進、科研投入、企業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對推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但未獲得認定的,安排專門經費、專門隊伍進行輔導認定。

  支援大型骨幹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抓緊實施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政策,推動大型骨幹企業引進創新科研團隊,組織科技力量開展重大科技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把國有企業作為突破口,先動起來,形成示範,完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方法,加大創新轉型考核權重,提高國有企業創新能力。

  推動傳統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産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要對接國家戰略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抓住機遇,抓緊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先進製造業。大力實施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戰略,支援製造業剝離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

  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實施科技小巨人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健全覆蓋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等不同階段科技扶持措施,吸引大批高端科技項目來廣州産業化。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潮流,鼓勵和支援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創辦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重點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新業態,積極引進國內外創新型企業,打造創新産業高地。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

  優化創新空間佈局。積極推動以廣州為主體,廣州高新區為核心的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申報建設工作。沿珠江兩岸著力打造廣州自主創新示範帶,形成以創新示範帶為軸心,“帶鏈協調、多園支撐”的空間佈局。積極爭取納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範圍,加快編制完成廣州試驗方案。

  強化各類園區的核心載體作用。進一步理順全市各類園區的管理體制機制,以高新區和各類科技園區為核心載體,搞好規劃佈局,加大統籌力度,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合作、自由流動,通過創新要素集聚帶動産業集群建設。強調發揮高新區創新驅動領頭羊作用,順應全球産業競爭新趨勢,通過高新區的先行先試,以一區多園、産業分工合作、要素有序流動等形式,建設好高新區、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各類創新載體,重點把南沙新區、廣州開發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示範區。

  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推進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運營,建立綜合性、大規模、多層次的孵化器體系,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完整創新鏈條。加快“三舊”用地、閒置用地、低效用地改造,為建設孵化器、研發機構提供更多場地。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孵化器,提升孵化品質,提高孵化成功率。今明兩年內,要建成1—2個在全國具有標誌性的,市場化、專業化、可複製、可推廣的大型孵化器。

  支援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加快實施新型研發機構支援政策,鼓勵和支援各類主體創辦新型研發機構,加強與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提升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水準。依託天河二號建設國家大數據研究中心,把超算中心與網際網路産業,尤其是跨境電商雲計算中心、國際共用服務中心、後臺服務等結合起來,整合資訊,加快建設大數據技術平臺,推動大數據産業發展。

  推進校地協同創新聯盟建設。強化大學作為科學技術研究創新主體地位,把提升科研能力作為高水準大學建設的核心任務,支援大學和科研院所提高創新能力,發揮其在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作用。圍繞企業主體、市場力量、産業集聚,真正把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轉化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動能,把廣州地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力量釋放到企業中去。充分發揮廣州校地協同創新聯盟的作用,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組建一批協同創新中心,實施一批協同創新重大項目,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協同創新中心。

  推進開放型創新。充分發揮廣州對外開放的優勢,緊跟全球科技發展方向,鼓勵跨國公司來穗設立研發總部或研發中心,推動骨幹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統籌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合作創新,提高廣州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資源整合配置能力。著力辦好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中以生物科技之橋、英國伯明翰大學聯合研發中心和知識轉移基地、霍英東研究院等國際化研發合作機構,建設開放式創新平臺,努力成為全球創新網路的重要節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