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韓FTA推動兩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6-04 22:32:2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范曉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韓自貿協定(FTA)的簽署,意味著一個涵蓋近14億人口、擁有近12萬億美元經濟體量的“共同市場”在亞洲的東北部強勢崛起。中短期內,它將助推中國與歐盟加快FTA談判的進程。中韓FTA最大程度地摒棄了“我佔便宜你吃虧”的零和博弈思維,以最大誠意謀求互利共贏,是其最大的時代價值。

  中韓自貿協定落地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可謂十年磨一劍。兩國于2005年啟動有關FTA的民間共同研究,2012年5月正式啟動談判,經歷10年的醞釀和14輪談判,于2014年11月宣佈結束實質性談判。2015年6月1日,兩國正式簽署自貿協定。

  務實落地降稅擴容可期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國際商報記者,中韓自貿協定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就是在協議的落地方面專門規定了地方合作內容,將在兩國設立中韓産業園,以發揮經濟合作示範效應。同時,為了使協定儘快産生實效,兩國還設立了開放平臺,如設立境外加工區委員會、為在境外工業園區加工的産品享受原産地待遇做準備、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南韓建築企業可在上海不受外資持股比例的一般限制等。

  對於比較受關注的化粧品和汽車及其零部件未在減免關稅之列,商務部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長文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不必對此過於擔心。“中韓兩國關於服務貿易還在進一步的洽談當中,貨物貿易方面也很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減稅品目。目前國家已經大幅下調某些消費品關稅,隨著中韓FTA的簽署,化粧品和汽車等産品的關稅也有可能進一步降低。”

  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可否認,日韓在中國的投資是其全球産業價值鏈佈局的一部分,“中國製造2025”所提出的十大領域與南韓存在著一定競爭。南韓之前一直把中國當作其零部件的組裝地,然後出口到其他海外市場。“我們希望中韓FTA簽署後能進一步深化兩國産業合作,促進上下游合作的佈局調整,促進雙方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把兩國之間的競爭轉為合作。”袁波説。

  爭取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中韓自貿協定作為我國迄今為止對外簽署的覆蓋議題範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的十七個領域,包括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

  袁波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也在規則領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中韓自貿協定包含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中的大部分敏感領域,地方産業合作等甚至是TPP裏沒有的。“以前自貿協定多涉及貨物貿易和投資,對規則領域涉及較少,中韓FTA中的經驗對中國應對TPP、RCEP及其他談判都具有積極意義。”袁波説。

  從服務貿易方面雙方的承諾上看,中國主要解決了南韓在法律、建築和相關工程、環境、娛樂、體育和其他娛樂、證券6個部門的重要利益關注,而南韓主要解決了中國在速遞服務和建築服務領域的重要利益關注,從部門的數量上看,似乎不對等。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天國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僅比較條文中的領域數量意義不大。”前幾年南韓對中國的投資額一直是中國對南韓投資額的10倍以上,2014年這個差距縮小,但南韓對華投資額仍然是中國對韓的兩倍以上。而且開放服務業並不能只把它看作一種犧牲,實際上它有助於推動中國服務業的升級和發展,有助於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預計年底有望達成的服務貿易談判的內容也會更加敏感,達成的開放水準也會更高。屆時,其將對中國服務業産生較大的衝擊,中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應對、競合、成長。“袁波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