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透視:能源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 發佈時間:2015-06-04 09: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宇燕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周,亞信非政府論壇首次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構建亞洲能源安全框架:從共識到行動”的圓桌會議上,多國專家學者圍繞能源安全展開討論。各國共同的擔憂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抑或受到損害,同時因國情不同每個國家又各有焦慮。能源進口國害怕價格暴漲和供應中斷;能源出口國擔心價格暴跌和需求萎縮;依靠油氣輸送賺取收入的國家則憂慮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出現不穩定造成貿易或輸送規模下滑。

  造成能源不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表現形式各異,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四大類:

  第一類與能源的生産、運輸和消費有關。鋻於它們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故可稱之為物質型能源不安全。具體來説,可表現為能源産出的穩定性、能源運輸的便捷性與通暢性,以及能源消費的可獲得性等受到威脅。能源儲量耗減或增添,技術進步和替代能源開發步伐停滯或加快,經濟衰退或繁榮導致的需求減少或增加,地緣政治經濟衝突或動蕩的加劇或緩和等,均會提升或降低物質形態能源不安全水準,並終將影響到各國的福利。

  第二類與供求買賣的確定性和交易成本有關。鋻於它們與國家間協定和企業間契約有關,故可稱其為制度型能源不安全。至少從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來看:石油禁運、限制石油出口,石油輸出國結成利益集團以期操控價格、政府或大多有政府背景的能源企業撕毀供貨或支付協議……能源領域內契約的簽訂與執行難度大,勢必耗費更多交易成本以應對機會主義行為。和建立起眾多國際規範的貿易投資與貨幣金融領域相比,能源領域的國際治理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類與以動蕩為常態的金融市場有關。當今世界的能源尤其是石油交易,一半左右都是在期貨市場上實現的,而絕大多數期貨市場上的玩家,既非能源的生産者亦非消費者。在這些人眼中,做石油期貨買賣和做其他金融産品買賣毫無二致。期貨市場杠桿率非常高,投機性甚強,對美國貨幣金融政策與國際資本流動敏感依賴,同時受地緣政治影響極大。一有風吹草動,便可能引起價格大幅度波動,甚至會波及能源供求等基本面。

  第四類與人的認知行為有關。多國專家關注的焦點在於受制于國家間關係的國際能源安全。國家間關係錯綜複雜,其主要原因在於各博弈者都以國家利益或企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會使其目標相互抵觸;即使存在雙贏或多贏的共同利益,各行為體由於受益程度不同通常也難以形成有效的集體行動。競爭或零和博弈主導了思維,認知型能源不安全就會顯現。

  找到了威脅能源安全的淵藪,也就找到了尋求能源安全的思路與途徑。為了減少能源不安全感,充足的投資特別是對相關技術的投入必不可少,多元運輸通道與運輸工具的需求必須滿足,地緣政治穩定理應盡力爭取,簽訂的契約一定要得到遵守,把能源供求及價格作為獎懲武器加以使用需慎之又慎,能源市場上的壟斷行為不能容忍,與能源相關的金融産品市場務必受到嚴格監管,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應將對能源市場的影響考慮在內,國家間的信任尤其需要增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