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碚: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 發佈時間:2015-06-04 06: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現在,國有企業改革基本方向未變,但戰略使命更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準確把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和重大舉措,著力做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篇大文章。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中心環節。面對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國有企業首當其衝,承載著各種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取得了不小的改革進展,顯著增強了實力,調整了結構,增進了效益。國有企業的整體面貌今非昔比。當前,我們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正在步入新的征程。而新的改革將比以往30多年的改革更加艱難,意義更加深遠。
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公平與效率關係的調整,在此方面,國有企業責無旁貸。無論是在消除壟斷、規範收入分配,還是在杜絕商業賄賂、消除腐敗,或者在改變政企不分、防止不當利益輸送等方面,國有企業都面對著不可回避的改革攻堅戰。創造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商事規範的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艱巨任務。為此,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一)
從工業化創造和蓄積物質財富的歷史使命來看,我國工業化還遠未完成。這不僅表現為物質財富蓄積存量規模與發達工業國還有很大差距,更突出地表現為我國産業的總體綜合素質仍然不高。研究表明:我國産業的主體部分仍處於國際競爭力較弱的水準。尤其是化工、材料、機械、電子、精密儀器、交通設備等決定産業技術整體素質的關鍵基礎部門,國際競爭力不強。可以説,我國大多數行業還沒有站上世界産業技術制高點。總體上看,我國産品的精緻化、尖端化、可靠性、穩定性等技術性能同國際先進水準仍有較大差距。産能過剩實際上是産業技術基礎不堅實,因而國際競爭力不強、市場滲透力不高的反映。
因此,在現階段,我國最重要最迫切的戰略任務之一仍然是繼續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特別是強健工業筋骨,全面提升産業技術水準和結構檔次。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國有企業是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領頭羊,因為目前我國許多産業的龍頭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因此,增強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各主要産業攀登技術制高點,是國有企業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讓國有企業更具市場活力、研發實力和創新動力,特別是在關鍵性的産業技術領域發力突破,為我國産業提升國際競爭力贏得決定性的戰役。在一些國有企業佔據很大份額的經濟領域,例如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更應加快國企改革步伐,以此推動整個行業增強市場活力和提升創新能力。
(二)
當前,世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將要在更加廣闊和複雜的地緣空間中實現“互聯互通”。毫無疑問,國有企業將承擔重大職能和關鍵角色,特別是交通、能源、金融、通信、建築等産業中的國有企業更是開路先鋒。中國國有企業正在經受巨大挑戰,其體制機制的有效性、戰略決策的科學性、國際合作的親和力、複雜環境的適應力以及抵禦風險的應變力,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是顯著不同於以往30多年的全方位開放形勢。國有企業必須準備在極為複雜的地緣條件下,進行艱難的全球化空間開拓。這與以往大國所實施的全球戰略根本不同。國有企業走出國門,深度進入異國他鄉,國有金融機構參與甚至主導國際金融組織運作,必須進行更深入的體制改革和機制轉變。這樣的改革已經超越了以往30多年改革開放的意義,不只是體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而且必須適應高度複雜國際環境下的市場經濟深度運作。這就需要進行更全面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安排,不僅是國有企業自身的體制機制改革,而且要進行相關領域的全面改革。例如,跨國經營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高管人員的人事制度、融資投資的決策程式、海外資産和權益的維護等,都涉及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深度改革。
如果説以往30多年的國企改革主要解決國有企業商業化和市場化問題,目標主要是適應國內市場經濟發展;那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主要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機制如何適應國家賦予的新使命的問題,目標不僅是適應國內的發展戰略和國家治理,更要適應全球化市場和國家的地緣戰略。從來就沒有為改革而進行的改革,世界各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都是為應對重大現實問題而進行的制度變革。因此,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意味著國有企業改革已被賦予了更深含義,將更具國家戰略取向性,並且將繼續擔負起改革排頭兵的歷史重任。總之,國企改革基本方向未變,但戰略使命更重。(作者金 碚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6月4日第十二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