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程度

  • 發佈時間:2015-06-04 06:27: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6月3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多位專家對近期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解讀,並介紹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情況。專家指出,《意見》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首次明確把綠色化納入現代化推進戰略中,要大幅提高國民經濟的綠色化程度。

  “生態文明絕不僅僅是表面上良好的生態環境,而應該是建立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相協調基礎上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高級文明形態。”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迴圈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介紹了《意見》的4個創新點:一是第一次明確把綠色化納入我國現代化推進戰略中,將其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國民經濟的綠色化程度;二是明確把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途徑,把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源頭轉變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攻方向;三是明確建設生態文明的四項主要任務,包括強化主體功能定位、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迴圈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等,體現了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的結合;四是系統提出10個方面的制度建設重點,著力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對於《意見》提出的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楊春平表示,“生態文明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與其他方面的建設融合起來。在經濟建設方面,今後的項目和規劃都要從源頭上加強生態文明設計,推動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在政治建設方面,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體系和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政績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在文化建設方面,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實現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的綠色化;在社會建設方面,要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轉變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治理污染,完善標準體系,尤其需要強化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學軍表示,今後還需進一步強調市場化機制,鼓勵第三方服務、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通過價格、稅收、金融等手段,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土地政策方面,國土資源部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助理張曉玲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土地管理的任務非常重。未來的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將有非常大的改變,不會是全國一刀切,而會從區域、産業等各個方面體現差別化。”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煥良介紹説,經過生態保護和修復,我國生態狀況有較大改善,但總體上還不容樂觀。《意見》對生態修復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加快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形成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川滇、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近岸近海生態區,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以其他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以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道遠。我們既要還歷史舊賬,又不能在發展過程中再欠新賬。每個公民應該共同努力,真正改善我國的生態,實現天藍、地綠、水清的目標,這是建設小康社會和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王煥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