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給科技創新更多甜頭(培育科技小巨人)

  • 發佈時間:2015-06-04 05:0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賀林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廣東 給科技創新更多甜頭(培育科技小巨人)

  5月29日上午,廣東省科技廳舉辦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政策宣講培訓會”的第十一站走進清遠,建滔(連州)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國強聽課後很興奮:“我們這樣的科技型企業能發展這麼快,主要得益於投資環境好、政府支援力度大。現在政府送來了更大的‘禮包’。根據省政府的‘粵12條’(《廣東省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不僅要建立‘科技創新券’獎補企業,還要對孵化器內創業投資失敗的科技企業給予補償,真是太給力了。”

  近年來,廣東通過創新基金、稅收優惠、孵化服務等政策“組合拳”,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一個個科技“小巨人”茁壯成長,成為轉型升級的生力軍。截至目前,全省已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01家,其中85%以上建在企業;科技部門共支援建設3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和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4年,全省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超1627億元,佔GDP的2.4%。

  廣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往往因“輕資産”的特性,很難從傳統信貸渠道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為突破瓶頸,廣東一方面深化科技金融試點,設立總額為5億元的“産業技術創新與科技金融結合”專項資金,以科技金融方式引導和帶動數以倍計的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支援自主創新成果轉化與産業化;另一方面,形成了國家、省、市、區(縣)四級結構完整、制度規範的創新基金運作體系,共有26個單位設立地方創新基(資)金,年度規模合計超過4.4億元。

  解決了創新成長的“第一桶金”,廣東努力促使各種科技資源向中小微企業匯聚,為企業打造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平臺。目前,全省各類産學研合作技術創新平臺超過1600家,並組建104個産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組建聯盟,可以構建一個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利益共同體,圍繞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組織制定産業技術路線圖並聯合攻關,輻射、帶動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説。

  今年2月發佈的“粵12條”,對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來説,更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政策工具包”。“廣東開展的‘科技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體現了激勵企業創新投入的‘普惠性’特點。”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郭鐵成表示,所謂創新券實際上是一種“創新貨幣”,政府向企業發放創新券,企業用創新券向研發人員購買科研服務,科研服務人員持創新券到政府財政部門兌現。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因創新而生,為創新而在,代表“創新驅動發展”的方向。然而,它們的生長髮育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扶持。

  是把寶貴的扶持資金和政策送給高大上的企業錦上添花,還是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廣東選擇了後者,它們最需要、也最期待各種創新資源的支援。廣東的經驗表明,舍得育苗,才能育成大樹,也能獲得最為可觀的回報。

  當一個個科技“小巨人”都長成真正的“大巨人”、産業水準開始步入引領世界的行列時,其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將得到強大支撐,這些“小巨人”也定會成為一地、一省、一國的産業支柱。

  ——編 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