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營造創新環境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6-02 20:05: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科技小巨人”插上騰飛的翅膀——廣東營造創新環境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

  新華網廣州6月2日電(記者葉前)位於東莞市松山湖科技園的意普萬尼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其研發生産的高性能汽車發動機罩蓋用尼龍材料,同時獲得2013-2014年度國家、廣東省及東莞市三級創新基金項目支援。去年,企業在新三板成功上市。

  這只是眾多“科技小巨人”獲得創新基金扶持的一個縮影。

  來自廣東省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216個項目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立項,資助金額近2億元。與此同時,廣東省級創新基金立項項目296項,資助近1億元。

  截至去年,廣東設立創新基金的市、區(縣)達26個,每年地方創新基金規模超4.4億元,國家創新基金立項金額和省、市(區)專項資金的額度累計達6.3億元。

  廣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説,今年,在國家、省、市三級一體的創新基金結構基礎上,不斷擴大規模,完善國、省、市、區(縣)四位一體的創新工作體系。全省創新基金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提高了基金的影響力和中小企業申報的熱情,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後盾。

  創新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投入,但對創新的支援遠不止于“財政給錢”這麼簡單。

  財政資金只能是種子基金,最終是要撬動數以倍計的社會資本。廣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出資2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成立5隻創投子基金,建立超過15億元規模的創業投資資金落戶廣州,重點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中小型企業,帶動社會資本投資20多個項目、50多億元。

  總規模5億元的廣東粵穗天使投資基金已對前兩年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和粵穗天使系列活動的40多家初創型科技企業和創新團隊進行綁定投資。

  廣州市還積極推動設立了5家科技銀行支行,成立了廣州産權交易中心,發展科技投融資和科技保險,為創業企業提供全過程的金融服務。

  加大投入和減輕負擔從來是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的“姊妹篇”。2013年度,僅廣州市就有超過200家創新型企業1500多個項目獲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經稅務部門實際辦理且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達43.55億元。

  給企業減稅只是為科技創新減負的“常規動作”,廣東還針對近年來興起的、被認為是“四不像”的新型研發機構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光啟研究院,華大基因,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東莞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院,電子科大研究院,中科院雲計算中心,中科院佛山産業技術研究院……這些兼具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和企業部分特質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為科技型企業的“搖籃”。

  據初步統計,廣東省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51家。三年來服務企業超過3萬家,成功孵化了1000多家企業,催生了新材料、基因測序等一批新興産業的發展壯大,有力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如,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累計孵化了600家企業,創辦和投資了18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上市公司。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黃寧生説,新型研發機構大多是事業單位給一個牌子,沒有編制沒有人頭費,企業化運營,但稅務部門專門給予其進出口儀器設備免稅的政策支援。

  為引導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今年4月,廣東省科技廳、財政廳制定了《關於科技企業孵化器後補助試行辦法》。孵化器在獲得所在地級以上市政府相關補助的前提下,省財政再按不超過市級補助額的50%給予後補助,每家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在一個個單項的政策扶持為科技型企業添了一把把柴火的同時,全方位的系統“政策包”開始發力。今年初,廣東省政府1號文便是《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

  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試行創新産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制度,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風險補償制度等,這些都是這一“政策包”釋放的系列“政策引擎”。

  在多重政策利好助力之下,廣東經濟已開始收穫“創新”的甜頭。一大批頗具成長力的中小型創新企業不斷涌現。如,由幾個大學生創業的大疆科技公司,産值從2008年的不到300萬元增長至2014年的27億元,其消費級無人機已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一改中國製造廉價的歷史,其單品多在萬元以上。

  務實、有力的“政策包”吸引了一大批創客在廣東創業發展。目前,在廣州、深圳活躍的創客達上萬人之眾,來自北方、來自海外的科技創新團隊扎堆涌入,形成濃厚創新創業氛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