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南唐河:産糧名縣的“麥收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6-04 01:33: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麥收新亮點,科技展魅力。三夏正緊,記者深入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河南省唐河縣採訪,感受這個“産糧名縣”的別樣“麥收故事”——

   天氣怎麼樣?地頭播報“把脈”

  “今天,中雨轉大雨,溫度22℃—29℃;明天陰轉多雲,溫度23℃—30℃……請農民朋友抓緊搶收。”

  從小麥開鐮起,在桐寨鋪鎮16.3萬畝永久性高標準糧田示範方內,2塊大型氣象顯示屏上不斷滾動播出大田的溫度、濕度、風速等氣象要素及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並提出合理的農事建議。

  “麥收時間緊,俺老是錯過看天氣預報的時間。有了氣象田間播報,俺從那裏過一趟心裏就有數了。”李松莊村糧農楊永亮輕鬆地説。

  據了解,縣氣象局還在短信平臺上建立了“農機手”資訊庫,為全縣鄉鎮(街道)工作人員、農機手、農機部門工作人員、氣象資訊員免費發送天氣預報、“三夏”農事建議等氣象資訊;及時製作“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專報”及“三夏期間天氣預報”等服務産品,及時提供給縣委、縣政府及農業局、農機局等相關部門,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等渠道發佈氣象資訊,為“三夏”生産保駕護航。

  雨天怎麼辦?咱不看老天“臉色”

  即便下了雨,一部分農民也照樣收麥,不用看老天“臉色”。6月1日下午,濛濛細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但在張店鎮尹莊村,種糧大戶尹中原正在指揮農機手抓緊搶收。

  “淋雨的麥子這麼濕,收回家裏就不怕發黴發芽?”面對提問,尹中原神秘一笑:“不怕你問,現在收麥咱還真不看老天爺的臉色哩!我帶你看看就知道了。”

  在尹中原帶領下,記者來到一處偌大的場院。場院內運糧車往返穿梭,地上堆滿剛收穫回來的小麥,這些小麥連雨布都沒蓋,直接被五組大型糧食烘乾機“吸”進肚裏,經過迴圈烘乾後變得金燦燦的,直接入庫貯存起來。

  “這就是我敢冒雨收割的‘絕招’。”尹中原説,他承包田的糧有5000多畝,精管細管,就盼有個好收成,要是被老天下雨卡住脖子,多憋屈。所以,今年特意花三四十萬元,買了這套糧食烘乾設備。“現在,這個顧慮徹底沒有了!”説罷,哈哈一陣大笑,回蕩在場院上空。

  同行的唐河縣農機局長羅景民介紹,今年該縣種糧大戶已經引進開工糧食烘乾設備36組。在他們的帶動下,要不了兩年全縣將逐漸普及這種現代化的科技設備,屆時看天收糧的被動局面將徹底扭轉。

  秸稈去哪了?靠打捆作業“變現”

  “不見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留一堆灰。”過去對秸稈禁燒工作嚴防死守的唐河縣,如今已基本消除“焚燒之憂”,形成了“綠色夏收”新氣象。

  記者在唐河縣保田農機合作社麥收作業現場看到,大型聯合收割機的小麥收割和秸稈打捆一體化作業正在加緊進行,收割機身後是一行打得方楞四正的秸稈捆。

  “過去都是一把火燒掉,或拋灑在溝田路渠,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現在不同了,經過收集打捆,外調銷售,一畝地還能多收一百多塊錢。”收麥農戶謝振峰説。

  那麼,這些秸稈都去哪兒了?合作社理事長田寶強介紹,一是直接粉碎還田,二是加工成飼料喂牛羊,三是被火電廠收購發電、造紙廠收購造紙,四是加工綠色板材。這些都是廠家專門到地頭收購的,秸稈這塊“燙手山芋”變得“金貴”了起來。

  唐河縣年産小麥秸稈在10億公斤以上。預計今年通過秸稈還田、打捆作業、外調外賣,將有80%以上的秸稈得到綜合利用。

   外出務工咋收麥?電話委託合作社

  “售糧款收到,感謝合作社的熱情服務!”6月1日,桐河鄉祥宏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焦強收到了本鄉務工青年丁中的短信。

  10天前,丁中通過電話聯繫,把自家的夏收夏種夏管工作委託給了祥宏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焦強第一時間幫他收割小麥,扣除成本後將售糧款打到了丁中的賬戶上,幫他解決了“三夏”返鄉收麥成本高、時間久的難題。

  這樣的“委託訂單”,向全縣近兩百家農機合作社紛至遝來。全縣在外務工群體有30多萬人,返鄉收麥造成的時間浪費和經濟損失數額巨大。有了合作社“代理服務”,他們只需“遙控收糧”便能“坐享其成”。

  今年,全縣2500多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重裝上陣、鏖戰三夏,不僅克服了需要大批跨區作業收割機“支援”的被動局面,而且直接滿足了全縣糧農的“作業需求”,大大縮短了三夏過程,也使全縣小麥的機收率達到95%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