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者稱中國收費公路改革應從定位、架構等問題出發

  • 發佈時間:2015-06-03 21: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上海6月3日電 (記者 許婧)長期關注中國公路收費政策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與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憲3日在上海稱,需要從公路定位、公路體系架構等基本問題出發,認真反思中國公路收費政策。

  收費公路成為中國社會當下的一個熱點話題。一方面,《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稱,全國收費公路整體虧損,另一方面,根據路橋上市公司年報,收費公路被指暴利,或成為“提款機”;一方面,部分收費公路超期收費,飽受輿論詬病,另一方面,收費公路的大量到期債務無法償還。面對此間的種種亂象,作為主管部門的中國交通運輸部提出了關於收費公路改革的基本思路,並正在修改《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將於今年下半年發佈。

  陳憲認為,公路的定位是“混合物品性質的公用事業”,基於這一點,應該按照一個公路體系的思路來調整、改革公路收費的管理體制和相關政策。

  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在交通運輸部關於收費公路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提出了未來中國的公路體系。交通運輸部認為,未來形成兩個公路體系:普通公路由政府公共財政承擔,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高速公路通過收費方式,由用路者支付,提供效率服務。同時努力做到每一條收費公路的附近或平行走向上有一條以上可供選擇的非收費公路。

  陳憲特別提出,根據《公路法》的規定,以及“費改稅”的稅制改革原則,“多用多繳,少用少繳”的公平原則,併為環境保護籌集資金的需要,收費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的養護資金也應折算計入燃油附加稅,“在建設經費的貸款全部收回後,不再另行收取通行費”。

  對通過公共政策授權的特許經營即特許收費(PPP模式),陳憲及其團隊認為,要有效推行公路項目PPP模式,關鍵在於創造公開透明的發展環境、硬化制度約束和監管、強化社會資本的競爭。如果不能做到上述幾點,PPP模式就應當緩行。

  在中國公路收費政策改革基本思路裏,“延時收費”、“統貸統還”和“收費排他,以防擁堵”的做法或將上升為政策的考慮,陳憲認為,要謹慎對待,充分討論和研究,不宜匆忙付諸推行。

  不過,他也提出,根據國際經驗,收取擁堵費可能是最終必須採取的解決擁堵問題的有力措施。而且,擁堵收費將成為養護資金缺口的重要補充。

  當天,上海交大中國發展研究院發佈《中國公路收費政策的質疑與建議》,以陳憲教授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對中國交通運輸部關於收費公路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存在缺陷,並提出建議。據悉,這也是《安泰·問政系列報告》首部,後續將陸續發佈有關專車等熱點話題的報告。(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