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華時評:二級公路收費站不能總“在路上”

  • 發佈時間:2015-03-30 15:26: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潘強、張建)一邊拿著中央補助金,一邊收取通行費,廣西原本承諾用10年時間逐步取消收費,如今卻要增加到20年--“二級公路收費站”成為橫亙在百姓和政府之間的一道“坎”,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大。

  梳理不難發現,廣西遲遲不按規定撤銷的二級公路收費站多數位於貧困縣,大多設在新老城區之間,當地居民每天需多次往返,高昂的通行成本讓群眾難以承受。隨著矛盾激化,舉桿、衝桿等強行通過或故意擁堵收費站的行為時有發生。

  稅費改革、簡政放權,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減輕百姓負擔,可好政策打通“最後一公里”在一些地方卻如此艱難。在這一過程中,“經濟欠發達”往往成為與民爭利、阻礙改革落地的藉口,嚴重削弱了百姓的“獲得感”。

  國務院2008年底印發的《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規定,燃油價格已包含道路使用和維護成本,地方政府要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但至今,廣西境內仍有50多個二級公路收費站在運營,且部分二級公路並不滿足《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連續里程60公里”的標準,而且想大幅度提高收費年限。

  廣西交通主管部門強調不撤銷收費站的原因,一是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資金短缺,還貸困難,取消時機不成熟;二是不收費,公路難保養,人員難養活。

  但地方交通部門的上述表態與實際情況矛盾。例如,僅一個小小的忻城縣都樂收費站就有40多個工作人員,年收入最高達500多萬元。收費站成為“提款機”,但一半的費用被收費站本身消耗,真正用於維修公路、還貸的資金卻不多。

  再有,路網建設資金短缺,是西部省份普遍面臨的問題。同樣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貴州、雲南、青海,先後取消了所有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取消後儘管面臨建設成本上升、投融資難度加大等問題,但極大降低了群眾出行和物流運輸成本。針對資金缺口,這些地方政府表示將專項安排建設資金,多渠道解決,充分體現了改革為了人民的宗旨。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當前,不僅廣西,還有一些省份在取消二級公路收費方面也拖拖拉拉、缺乏動力。公路是公益性的基礎設施,最基本的屬性是公益性而非盈利性。滿足普通百姓基本出行需求是一件民生大事,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清理力度,果斷把不該收的公路收費站停掉,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切實把二級公路變成“民心路”“順心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