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匯金副董事長: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6-01 18:17:05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直言:“國家牛市”是非常危險的概念

  ● 批評:上市公司內幕交易是公開的搶劫

  ● 建議:新三板交易制度需要增加透明度

  2014年,A股市場開啟了新一輪牛市。今年以來,滬深兩市連連看漲,在連續幾個月的牛市行情之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各方關注。如何看待這一波中國股市的大幅上漲?融資融券餘額屢創新高,這種現象又應當如何解讀?

  5月23日,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接受了《中國經濟週刊》和其他幾家媒體的採訪。

  李劍閣一直被譽為“學者型管理者”,其從業資歷深厚,曾任中國證監會常務副主席、申銀萬國董事長,現任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且三次獲得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學獎。

  在近一小時的採訪中,他直面當前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並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評價“國家牛市”:資本市場的常態就是有漲有跌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中國資本市場的變化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經濟的走勢。在中國股市進入新一輪大牛市的背景下,市場上有觀點認為,股市上漲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並創造出了一個詞彙“國家牛市”。 李劍閣認為,這個概念是危險的。

  李劍閣説,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常態就是有漲有跌,牛市不會按照個人的主觀意志去發展。“如果存在一個資本市場是只漲不跌的,我當然歡迎,有嗎?沒有。所以怎麼能説政府就希望牛市呢?國家牛市呢?”李劍閣直言,牛市,是股市的自然市場現象,股市是牛還是熊不應該體現國家意志。

  李劍閣強調,只要腦子裏有這個概念的存在,就很危險。他認為,所謂“國家牛”是不可持續的,市場只能按照規律去發展,而不是主觀意志。

  隨著滬深股市一路高歌猛進,兩市融資融券規模也屢創新高。數據顯示,兩市融資餘額已連續多日穩定在2萬億元上方。5月26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齊齊攀升,分別達到1.34萬億元和7166.16億元。

  針對市場人士“兩融創新高”的説法,李劍閣説,中國目前的情形是,融資很蓬勃,融券並不夠。而在牛市中,一般融資需求大,融券需求比較小。因此,我國的資本市場並不平衡。

  “融資和融券在市場上始終處於一個相對平衡但非絕對平衡的狀態,而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因為大家都看牛,很容易形成單邊市。”李劍閣直言,目前我國兩融業務“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這種狀況是存在危險性的,需要兩條腿一起走。

  李劍閣指出,健康的股票市場永遠不是有共識的,總會有人看多,有人看空。要在為看多的人提供融資工具的同時,給看空的人提供融券的機會,這樣市場才能平衡,牛市的“牛”才不會變成“瘋牛”。

  他進一步將香港市場與內地比較指出,“我知道許多人在A股市場戰無不勝而到香港都要折戟,就是因為香港的遊戲規則是國際的遊戲規則,若用內地的遊戲規則到香港去做的話,表現就可能非常差。”

  滬港通開通半年有餘,引發了一波港股飆升的行情。在李劍閣看來,滬港通是“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內外資本市場不能打通的時候,所做的一個制度性安排,讓投資者有機會、在一定的總量控制下,可以互聯互通”。作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一個嘗試和一個壓力測試,滬港通開通以來,兩地投資者都非常歡迎,也達到了初始預期。

  李劍閣直言,“央行負責人在兩會期間指出,按照原定計劃今年我們要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其實已經實現很大一部分了,我們只需要按照原定的時間表,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有管理的可兌換。”李劍閣認為,在這種條件下,這種臨時性的、過渡性的機制,自然會消失。

  此外,李劍閣特別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今年將進行投票,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籃子,這對於我國來説是一個重要機遇。李劍閣認為,倘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這項決議,將大幅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人民幣成為SDR貨幣的重要性和益處顯而易見,並不亞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歷史意義。

  談資本市場反腐:上市公司內幕交易是公開的搶劫

  今年上半年,A股掀起了一股並購浪潮。在李劍閣看來,並購重組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常規現象,但是上市公司利用內幕交易卻屢禁不止。不僅如此,一些明顯的公司合併消息走漏卻未被問責,李劍閣認為這對投資者不公平。

  在牛市背景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尤為活躍。有評論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許多上市公司甚至借用並購重組概念去做市值、做發展。針對這種現象,李劍閣指出,並購重組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常規現象,一個成熟的市場上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兼併收購的行為;最近市場上有一些公司在合併之前走漏消息,存在大量的內幕交易,“但是我並沒看到對這些個內幕交易有任何的查處,我很失望。”李劍閣如是説。

  “牢記一個事情,就是説一旦消息走漏,這件事兒要麼你就別做了,要麼就準備有一部分人坐牢,這是必然的。”李劍閣指出,有上市公司在合併之前,就有消息走漏,造成有人利用內幕資訊違規交易的行為是“公開的搶劫,對老百姓是不公平的”。

  李劍閣曾任申銀萬國董事長,在任期間主持了申銀萬國和宏源證券的合併,成為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券商合併。李劍閣表示,二者合併的消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宣佈合併當天,整個上午的行情沒有任何的變化。

  談新三板:交易制度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增加透明度

  針對目前市場對新三板期待的引入競價交易機制、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政策紅利,李劍閣認為,新三板在交易制度上確實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餘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增加其透明度。

  在A股節節攀升的背景下,數據顯示,創業板市盈率超過130倍,奪得全球市盈率第一稱號,因此也被廣大網民稱為“神創板”。對此,李劍閣評價稱,個別創業板公司市盈率確實比較離譜,“我個人認為確實需要進行一定的風險提示。總的來説,中國投資者中,散戶較多。散戶對風險的辨別能力比較低,自然需要一些提醒。”李劍閣如是説。

  隨著創業板估值日漸增高,今年以來,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報道正在拆除VIE結構,欲回歸中國資本市場。李劍閣卻謹慎地認為,事實上網際網路公司赴美上市在業記憶體有爭議:首先,許多立足於中國本土的公司無法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並非是好的現象;其次,也有分析認為,許多公司例如三巨頭BAT(百度、阿裏、騰訊),其大股東多來自海外,並非真正的中國公司。不過,對於中概股的回歸,李劍閣稱自己持中立態度,認為“回來是好的”。

  隨著牛市啟動,不少無法滿足A股上市條件的公司亦瞄準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2452家,總市值達到了12545億。

  針對目前市場對新三板期待的引入競價交易機制、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政策紅利,李劍閣認為,新三板在交易制度上確實存在很多可以改善的餘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增加其透明度。但是針對市場期待的降低投資者門檻(注: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新三板要求有500萬證券資産)的呼聲,李劍閣表示,“監管部門提出了一個叫投資者適當性原則,還是保持這個門檻。證監會這樣做是比較穩健的做法。”(《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謝瑋丨北京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