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糧集團:做全球的糧食“搬運工”

  • 發佈時間:2015-06-01 13: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題:中糧集團:做全球的糧食“搬運工”

  中新社記者劉辰瑤

  把巴西的豆油賣到印度,把阿根廷的豆粕賣到印度尼西亞,把捷克的小麥賣到英國,再把黑海地區的糧食賣到亞洲。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告訴中新社記者,這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

  從一家成立於1949年、專門從事糧油食品貿易和加工的國營公司,到去年斥資30億美元獲得荷蘭尼德拉和來寶農業的控股權、成為全球資産第二大糧商,中糧的轉變,用了半個多世紀。

  “以前中糧得在一線採購,現在不需要見到農民和土地,貨已經發走了。”在寧高寧看來,這種轉變,是大勢所趨,更是恰逢其時。

  一份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機構2013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6億,屆時糧食需求將比現在多70%。就中國而言,農業部預測,到2020年中國糧食産量將上升到5.54億噸,缺口將加大到1億噸以上。

  在此背景下,寧高寧提出要整合全球糧食産業鏈:將第一線産糧國的農民和消費國的消費者聯繫在一起,把全球品質最好、價格最低的糧食以及農産品通過高效率物流和服務,供應到包括中國在內有需求的國家。

  按照他的思路,從阿根廷買到品優價廉的大豆運到江蘇連雲港的加工廠,再變成福臨門豆油進駐超市,如果整個生産鏈都屬於中糧,成本將大大降低,消費者也從中受惠。

  為了畫好這張“世界地圖”,2014年,由中糧牽頭,攜手全球頂級投資者厚樸、淡馬錫、IFC、渣打銀行等組成的國際投資團控股尼德拉和來寶農業兩家企業各51%股份。中糧以最小的投入實際上控制了110億美元農業資産,並獲得了26個國家的業務。

  中糧的品牌在國際一炮打響。所有國際大宗商品會議都邀請中糧作為重要參與者。寧高寧的電子郵箱裏每天塞滿全球各大種子公司求合作的郵件。

  “中糧能夠在國際上受到重視,這與中國國力的增強分不開。”寧高寧告訴記者,中糧並沒有專門做品牌宣傳,主要是靠業務發展以及整體規模壯大。而基於中國人對食品的“敏感”,中糧更多的是做好細節。

  提及食品企業的細節工作,寧高寧用了四個字:“如履薄冰”。他坦承,糧食關係到每一個人,因此中糧對産品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敢馬虎,不但把細節工作融入所有的業務和培訓裏,還要用最完善的管理去把握。

  當前,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中糧也在勾勒著新的佈局。

  寧高寧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周邊國家與中國農業有很強的互補性,有很多國家的農産品與中國相比,有比較優勢。其中,中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的糧食出口地區,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的小麥、玉米都佔國際市場20%以上;東南亞也是國際市場主要的商品基地,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加起來已經佔了國際貿易的90%以上;寮國、柬埔寨、泰國所處的湄公河流域光、熱、水、土資源非常豐富,特別適合水稻等農業種植,大米出口占國際貿易市場近60%。

  寧高寧透露,中糧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糧食採購和銷售業務,希望未來建立米、面、油等産品的消費市場,“立足打造成當地的競爭力企業,讓品牌和産品在當地生根”。(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